我们团队一直在科普高血压的知识,因为这个疾病号称“隐性杀手”,患病率极高,而知晓疾病甚至治疗疾病的患者仍然偏少。很多人并不关注自己潜在的心脑血管疾病风险。近来,随着季节的变化,不少患者朋友说自己的血压波动特别大,控制不好。往往也是生活方式上没有注意。我们给您总结出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干预的12条建议:
第一、减少食盐的摄入。高血压饮食中,调理“限盐”是关键点。中国高血压人群中,盐敏感性占多数。每天盐的摄入量过多,会导致血液中盐含量增加,进而导致血容量增加,血压自然也就上去了。而且现在很多食品甚至零食中,盐的含量都很高,比如腌制食品、方便面、薯片、一些膨化食品。所以不知不觉,一天的盐摄入量就会超标。其实每天最适宜的盐摄入量是6g,也就是一啤酒瓶盖那么多。而东北地区平均的盐摄入量高达25-50g之多,远超标准。
第二、要注意补钾。日常补充含钾丰富的食物,会一定程度改善血压情况。但有一点要注意,就是要定期检测肾功能,如果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补钾就要慎重了,一旦发生高钾血症,对身体危害也不小。
第三、选择恰当的食用油。一般动物油脂含有比较多的饱和脂肪酸,而糕点中多含有人造奶油,含有反式脂肪酸,这些都是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的油脂。我们建议要多食用植物油,比如花生油、菜籽油、橄榄油等。植物油含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以及维生素E、钾、钙等微量元素,其营养更易人体吸收。虽然相对健康,也要注意食用量,每天油摄入量在30g一下,避免长期使用油炸、油煎的食品。我们也建议每2-3个月更换一种食用油。
第四、注意肉类摄入量。按照中国居民膳食宝典要求,每日肉的摄入量在50-75g为适宜。过多食用肉类,一方面可以造成营养摄入过多,引发肥胖,使血压控制不佳。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血脂水平,增加高血压等的风险。我们建议以瘦肉为主,减少大肥肉的食用。减少加工类的肉类食品,比如培根、香肠、肉脯等,这些加工食品高盐,高添加剂,对健康危害不小。至于肉类该吃红肉还是白肉,没有统一的规定,我们推荐红肉和白肉交替食用,避免吃一种肉类太久。
第五、增加乳制品的摄入。乳制品含钙质较多,含钠极少,同时又是易于吸收的优质蛋白质,长期规范摄入乳制品,对控制血压有较好的帮助。
第六、避免高糖食品及饮料。在我们前期的科普中,我们已经讲过高糖饮食和高血压的密切关系,所以建议饮食中避免长期高糖饮食,特别是那些以饮料为水的年轻朋友。
第七,戒酒。酒精明确增加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且可以让血压波动较大,用药难以控制。所以一定要严格控制酒的摄入量,最好严格戒酒。一边喝酒,一边吃降压药,这是多么得不偿失的行为呀。
第八、戒烟。烟里含有的尼古丁,焦油等兴奋性物质,会增加交感神经的兴奋性,进而增高血压水平。同时吸烟会引起一过性低血氧发生,同样增加血管的敏感性,引起心脑血管疾病。因此吸烟是百害而无一利的不良嗜好,建议尽早戒烟。
第九、控制体重。体重指数与高血压密切相关。体重指数(BMI)与血压水平呈正相关,BMI≥24kg/m2者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是体重正常者的3~4倍,腰围男性≥90cm或女性≥85cm,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是腰围正常者的4倍以上。减轻体重有益于高血压的防治,可明显降低患者的心血管病危险性,每减少一公斤体重,收缩压可降低4mmHg。减肥应循序渐进,通常每周减重0.5~1.0kg,在6个月至1年内,减轻原体重5%~10%为宜。不提倡快速减重。
第十、适量运动。高血压人群的运动,以有氧运动为最佳。常见运动形式有快走、慢跑、骑自行车、秧歌舞、广播体操、有氧健身操、登山、爬楼梯。建议每周至少进行3~5次,每次30分钟以上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最好坚持每天都运动。步行速度建议每分钟120步左右。
第十一、预防和缓解心理压力。心理状态不佳,焦虑和烦躁是高血压和心血管病的原因之一。心理调节非常重要,要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培养个人健康的社会心理状态,纠正和治疗病态心理。如果心理状态严重不佳,需要到心理门诊进行针对性诊断治疗。
第十二、良好作息,充分睡眠。睡眠差者,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发现大多数无昼夜节律,夜间血压不低于白天,夜间血压高使全身得不到充分休息,靶器官易受损。高血压患者失眠后,次日血压必定升高。睡眠是最好的养生,良好的睡眠有助于降压。睡眠差者应找医生帮助调理,服用催眠药或助眠药,提高睡眠质量。
生活方式的干预,可以有效降低高血压患者血压,有时候甚至超过一片降压药的作用,部分轻度高血压患者,甚至通过生活方式的干预,将血压降至正常。而那些控制不佳的高血压患者,调整生活方式,可以使血压控制更加容易。所以,建议密切关注高血压,关注生活方式的改变。
本文为医生个人观点,不可代替处方,具体请咨询您的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