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如何处理和预防体位性低血压

概述:

体位性低血压是比较常见疾病。体位性低血压对人体伤害很大,要积极进行预防:首先对于体质比较弱者,应该尽量避免长时间的站立,特别是服用降压药物后的几个小时;防止发生药物性低血压,特别是药品使用说明书上明确有引起血压变化的药物,尤其要注意,服用药物后最好卧床休息30分钟。

改变姿势体位时,一定动作要慢,要缓,特别是老年人,变换体位时可以分步进行,先是从卧位变更到坐位,然后再从坐位到站立,就能有效减少体位性低血压了。夜间起床上厕所更要注意,动作宜慢,要缓。

如果发生了体位性低血压,建议立即采取平卧位,然后抬高下肢,最好垫高,可以使用枕头或者其他物品,高度一定要超过头部高度,促进下肢血液回流,减轻低血压症状。

相关知识:

体位性低血压病人通常表现为头晕,乏力,头昏,心慌,心悸,冷汗,恶心,甚至呕吐等症状。

如果症状轻者,适当采取措施后血压就会恢复正常,不需要服用药物进行治疗。

如果症状重者,可以使用药物进行干预治疗,常用药物α受体阻滞剂类药物。

在初次使用时一定要特别注意观察药物作用,副作用,有无不良反应,最好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生活常识:

平时注意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避免熬夜,作息规律,中午可以适当进行午睡,增加恢复体力,减少低血压情况发生。

保持乐观情绪,心态平和,有利于身体健康。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为你推荐

健康自测

健康自测大全 健康早知道

专业医学量表 专业医学团队

扫码关注完成健康自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