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位性低血压的预防和处理

体位性低血压又称直立性低血压,是由于体位改变,如从平卧位转为直立位或者是长时间站立,引发的脑供血不足,引起的低血压。体位性低血压一般需要预防身体大幅度改变。体位性低血压可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来缓解。

体位性低血压对人体伤害很大,要积极进行预防,首先对于体质比较弱者,应该尽量避免长时间地站立,特别是服用降压药物后的几个小时。防止发生药物性低血压,特别是药品使用说明书上明确有引起血压变化的药物,尤其要注意,服用药物后最好卧床休息30分钟。改变姿势体位时,一定动作要慢,要缓,特别是老年人,变换体位时可以分步进行,先是从卧位变更到坐位,然后再从坐位到站立,就能有效减少体位性低血压了。夜间起床上厕所更要注意,动作宜慢,要缓。如果发生了体位性低血压,建议立即采取平卧位,然后抬高下肢,最好垫高,可以使用枕头或者其他物品,高度需要超过头部高度,促进下肢血液回流,减轻低血压症状。

体位性低血压需要注意饮食,要少食多餐,避免摄入大量的碳水化合物,适当增加钠和水的摄入,若存在贫血的患者,则需要先纠正贫血。避免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例如桑拿、热水浴等。改变日常生活方式,避免快速站立,卧床休息要起床,需要先坐起,几分钟后在站立,避免用力大小便。可遵医嘱口服盐酸米多君片、屈昔多巴胶囊、补中益气丸等药物进行治疗。

平时注意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在生活中建议患者避免熬夜,作息规律,中午可以适当进行午睡,增加恢复体力,减少低血压情况发生。保持乐观情绪,心态平和,有利于身体健康。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为你推荐

健康自测

健康自测大全 健康早知道

专业医学量表 专业医学团队

扫码关注完成健康自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