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病科|三级甲等
铜陵市立医院
扫码可直接手机咨询我粉丝11人
尿常规蛋白质2+是什么原因?
病情分析:尿常规蛋白质两个加提示中等量尿蛋白。尿蛋白阳性常见于:急、慢性肾炎,各种原因引起的肾病综合症,泌尿系感染(如肾盂肾炎,膀胱炎,肾结核等)。其他情况有发热性疾病,心脏功能不全,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肾血管性高血压,甲状腺功能亢进等。意见建议:在尿检前禁用对检测结果有影响的药物和高蛋白质饮食,尿检时需静坐一会儿。尿蛋白检测可用于初步判断肾脏的功能,协助诊断或作疗效判断,要准确的反应肾功能状况,还需做其他有关的肾功能试验,综合判断。
儿童的透析治疗有何特点
病情分析:儿童的总循环血量较成人少,为维持透析过程中血容量的稳定,应选择儿童专用的血液管道和透析器。小儿处于生长发育时期,故营养不良、贫血、生长迟缓以及精神情绪障碍等并发症较成人更为突出。意见建议:建议应根据患儿体重大小选择容量和清除率相应的透析器。患儿体外循环量应限制在8毫升每公斤体重以下。小儿血管血液管道容量选择25~75毫升,用特殊的直径,小的,血流速度低的血液管道。
内生肌酐清除率偏高的原因是什么
病情分析:内生肌酐清除率升高,偶见于妊娠锻炼和大量食用肉类的情况下。内生肌酐清除率,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反映肾功能的指标,基本能反映肾实质损害的程度。内生肌酐清除率降低,见于较早期的肾小球损害,而且可以根据其降低水平来评估肾小球损害程度。意见建议:建议测定前三天应低蛋白饮食,并严格禁止食肉类,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剧肌肉代谢。试验当日不要饮茶或咖啡,停止用药。排除外源性干扰。
急性肾损伤的诊断标准是怎样的
病情分析:诊断标准:48小时内血肌酐水平升高≥0.3mg/dl(≥26.5umol/l),或超过基础值的1.5倍以上,且明确或经推断上述情况发生在7天内;或持续6小时尿量<0.5ml/kg.d。意见建议:建议给予适当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内科保守治疗无效或经评估预计无效的严重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选择开始血液透析治疗。
透析的内瘘成熟期如何保护
病情分析:保持内瘘侧手臂的皮肤清洁,每次透析前必须用肥皂水将造瘘侧手臂彻底清洗干净。透析结束后穿刺点的止血采用局部压迫法,应避免包扎过紧或时间过长,当日穿刺部位避免接触到水以防感染。造瘘侧手臂不能受压,衣服要宽松,避免持重物。如果震颤、杂音消失,瘘管处有触痛或疼痛,应及时就诊。意见建议:建议适当活动造瘘侧手臂,可手握橡皮健身球进行锻炼。避免造瘘侧手臂外伤,最好经常佩戴护腕,以免引起大出血。但护腕松紧应适度,不能过紧压迫动静脉内瘘导致内瘘闭塞。
高血压对慢性肾炎的预后有什么影响
病情分析:持续的高血压会加速肾功能恶化至慢性肾衰竭。高血压还可以引起心功能受损,可导致心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所以说血压的控制与慢性肾炎患者预后关系密切。意见建议:建议慢性肾炎患者,如尿蛋白小于一克每天,血压应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如尿蛋白大于等于一克每天,无心脑血管合并症者,血压应控制在125/75毫米汞柱以下。降压不能过低过快,应保持降压平稳。
高血压肾病和肾性高血压的区别是什么
病情分析:高血压肾病是因为原发性高血压导致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肾小动脉硬化,从而发生的肾脏肾功能损害,是常见的继发性肾病。肾性高血压是指肾脏结构异常和功能减退所引起的血压升高,是继发性高血压的主要组成部分。意见建议:高血压可促进了慢性肾脏病的进展,有效降低血压,能够延缓肾衰竭的进展。所以建议无论是高血压肾病还是肾性高血压,均应严格控制血压,建议血压降至130/85毫米汞柱。
肾结核患者强化治疗之后出院应注意哪些事项
病情分析:出院后应注意遵医嘱、足疗程继续服用抗结核药物,注意预防肝肾功能损害等并发症。强化治疗一般适用于耐药性结核患者,至少使用两种抗结核药物,且疗程长,容易导致肝肾功能损伤等不良反应。意见建议:建议患者避免同时服用其他肝肾毒性药物,定期复查肝肾功能,如发现肝肾功能异常,需至感染科门诊就诊。在疗程结束后,应连续三次留取晨尿样本进行结核杆菌培养,三个月及一年以后,各应复查一次。
哪些检查可以确诊为肾结核
病情分析:肾结核的早期尿常规有异常表现,如血尿和/或脓尿,此时反复做结核杆菌培养,多能早期确诊。晨尿或24小时尿沉渣找抗酸杆菌,PPD皮试,尿PPD-IgG测定等,也有助于诊断。对晚期肾结核可以考虑静脉肾盂造影检查。意见建议:尿结核杆菌培养阳性率达90%,培养出结核杆菌是确诊肾结核的关键,但培养时间较长,需1~2个月才能得到结果。一般认为结核杆菌向尿中的排泄是间隙性的,应在抗结核治疗前至少留三次晨尿做结核杆菌培养。
急性肾炎会转为慢性肾炎吗
病情分析:少数急性肾炎患者会演变为慢性肾炎。但大部分慢性肾炎患者,并非由急性肾炎迁延而来,而是由其他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直接迁延发展而成,其病即属于慢性肾炎。意见建议:建议慢性肾炎患者积极控制高血压。限制饮食中盐的摄入,优质低蛋白(动物蛋白为主)低磷饮食,适当增加糖类的摄入,调整含钾食物的摄入,戒烟、限制饮酒,减肥,适当锻炼。避免劳累、感染及应用肾毒性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