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尿按发生机制分哪几类?

00:00
1:38

医生主讲实录

一,肾小球性蛋白尿。各种肾小球疾病均可出现此种蛋白尿,蛋白尿定量大于3.5克每24小时,常被称为肾病性蛋白尿。

二,肾小管性蛋白尿。为低分子量蛋白尿是由于先天性或获得性肾小管间质疾病史,使近端肾小管功能受损,正常有肾小球滤出的小分子蛋白质,重吸收障碍大量出现在尿液中而白蛋白的清除率仍在正常范围,定量通常低于1克每24小时,很少达到2克每24小时。

三,肾前性蛋白尿,也称为溢出性蛋白尿。肾脏本身正常,肾小球滤过膜及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也正常,由于血浆中某些可滤过的蛋白质浓度过高超过了肾小管重吸收能力而产生蛋白尿,溢出的蛋白可以是免疫球蛋白轻链,肌红蛋白,血红蛋白、溶菌酶,淀粉酶等。

四,分泌性蛋白尿。

五,组织性蛋白尿。

六,特殊类型的蛋白尿,包括功能性蛋白尿和直立性蛋白尿。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为你推荐

健康自测

健康自测大全 健康早知道

专业医学量表 专业医学团队

扫码关注完成健康自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