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尿按发生机制分哪几类

00:00
1:38

医生主讲实录

第一、肾小球性蛋白尿,各种肾小球疾病均可出现此种蛋白尿,蛋白尿定量大于3.5g/24h常被称为肾病性蛋白尿。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加主要是因为滤过屏障上阴离子电荷消失,滤出的主要成分为白蛋白称为选择性蛋白尿,常见于微小病变;而在其他肾小球疾病因肾小球滤过屏障破坏,产生了蛋白尿主要是非选择性蛋白尿。

第二、肾小管性蛋白尿为低分子量的蛋白质是由于先天或获得性的肾小管间质性病变,使近端肾小管功能受损,正常由肾小球滤过的小分子蛋白质,重吸收障碍,大量出现在尿液中。

第三、肾前性的蛋白尿即溢出性的蛋白尿,肾脏本身正常,肾小球滤过膜及肾小管重吸收功能也正常,是由于血浆中某些可滤过的蛋白质浓度过高,超过了肾小管重吸收的能力而产生的蛋白尿。

第四、分泌性蛋白尿,尿中所含的蛋白质是由肾脏组织本身产生和分泌的。

第五、组织性蛋白尿是指肾和其他组织结构成分从尿中丢失引起的蛋白尿。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为你推荐

健康自测

健康自测大全 健康早知道

专业医学量表 专业医学团队

扫码关注完成健康自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