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儿童不同发展阶段我们会观察到儿童这样或者是那样的一些强迫行为,这些行为主要是重复行为或者是仪式化行为比较多见。将枕头或者是被子叠放成某种形状,按一定顺序洗刷,一定要把衣服和鞋子放在固定的位置偏后对称,对玩具和衣服上的小瑕疵十分注意,喜欢以一定的次序安排事务等等。
这些童年期行为不仅具有一定的年龄分布特征,而且还具有普遍性的特征,是每个孩子都可能经历的一个过程,这些都提示我们应当从生理的角度来探讨。
精神分析认为人的焦虑最早源于婴儿出生和母体的分离,离开子宫以后失去安全的环境,婴儿又没有自我保护能力对于潜在的危险感无能为力。这种创伤是一切焦虑体验的基础,以后的焦虑成为早期经验的重复。
随着儿童成长和母亲的进一步分离以及和外界环境的进一步接触,年幼的儿童不仅要面临着这种不可控的环境危险,同时开始对自身的身体发生不解和恐惧,他们试图控制环境,把握自身。
但是他们所能把握的只能是身边的这些小玩意儿,因此他们不停的玩弄身边的小东西,看熟悉的动画片。这也是一种试图把握世界获得安全感的替代行为,喜欢在相同的环境中做同样的事是这种替代行为的一个突出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