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痢疾预防: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志贺菌属(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常年散发,夏秋多见,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儿童和青壮年是高发人群。

细菌性痢疾的预防主要是从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增强人体抵抗力,保护易感人群等着手。早期发现病人以及带菌者,及时的隔离和彻底的治疗,对饮食业,儿童机构工作人员定期检查带菌状态,平时要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多参加体育运动,提高免疫力。

细菌性痢疾临床表现:

细菌性痢疾分为急性、慢性、中毒性。

急性菌痢主要表现为消化道症状,如发热、恶心、呕吐、乏力、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大便为水样便或糊样便,可混有黏液甚至带脓血,次数频繁可达十余次。严重者表现为全身毒血症状,如高热、呼吸衰微甚至昏迷。

慢性菌痢患者可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达两个月以上,长期腹泻、黏液脓血便等。

中毒性菌痢起病快,发展快,可有高热,体温超过四十度,迅速发生呼吸衰竭,休克或者昏迷,肠道症状多不明显甚至没有腹痛腹泻,情况较危急。

细菌性痢疾治疗:

急性菌痢主要通过抗菌治疗,常用喹诺酮类抗生素,如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等,进行一些对症治疗,如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降温治疗等。

慢性菌痢通常需要联用两种不同类型的抗菌药物,长疗程用药,如诺氟沙星、头孢曲松等药物,寻找诱因,对症处理。

中毒性菌痢要防止脑水肿和呼吸衰竭,可以用甘露醇等药物进行脱水,减轻脑水肿。必要时应用糖皮质激素抗感染治疗。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为你推荐

健康自测

健康自测大全 健康早知道

专业医学量表 专业医学团队

扫码关注完成健康自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