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与关节梅毒的治疗原则为全身治疗及局部治疗相结合,但以全身疗法为主。
常用的驱梅疗法:
1.油剂青霉素疗法
对患先天性梅毒患者,两周岁以内,按每公斤体重35万单位计算为一个疗程总量,分10次肌肉注射,每日或隔日一次。14岁以下至2岁者,按每公斤体重25万单位计算。一般一个疗程总量不超过600万单位。共给以治疗两个疗程,中间间隔两周。用前必须做皮试。
对成人二期及晚期梅毒也以600万单位为一个疗程总量,每日注射60万单位。对复发性梅毒则以1200万单位为一个疗程的总量。每日注射60万单位,共20日。
2.砷铋联合疗法
用于对青霉素过敏的患者。
在驱梅疗法治疗中,也应重视对局部的对症治疗。如受累的患肢应制动。用石膏托或外固定支具保持患肢于功能位。对溃疡创面及时清洁换药或病灶清除。对有剧烈疼痛的长管骨骨膜炎的患者可行开窗减压术,可明显减轻疼痛。
骨与关节梅毒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为你推荐
-
甲亢的治疗原则是什么目前我们治疗甲亢的三种治疗方法,一是药物治疗,二是手术治疗,三是碘131治疗,三种方法各有优缺点。药物治疗多选于年轻的,或者说不能耐受手术,或者孕妇她不能做碘131治疗,而对于碘131治疗,我们多见于不能服用药物治疗,或者说患者不想采用手术治疗,或者说患者有严重的心肾功能障碍,不能采用手术治疗。而对于严重的有压迫症状的,我们这个时候,一般病人会采用手术治疗,对于该患者是采用手术治疗、药物治疗,还是碘131治疗,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具体判断。01:14
-
脊柱畸形的治疗原则是什么脊柱畸形的治疗原则,说到脊柱畸形的治疗,应该遵循维持患者的生活功能,尽可能地恢复,脊柱的生理弯曲结构。但是在遵循这些原则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在恢复脊柱畸形的同时,患者的脊髓、神经和血管的牵拉,过度以后,有可能出现双下肢,或者说肌力的一些影响神经的症状。所以在脊柱侧弯,或者脊柱畸形的矫正方面,我们还是应该遵循在一定可控的范围之内,让患者恢复到较以前更好的,活动的姿势里面,或者正常的形态里面去。01:04
-
骨与关节梅毒是什么引起的骨与关节梅毒也就是梅毒感染的一种临床表现,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的一种经过性传播的疾病,可以出现多个系统的损伤。一般来说,早期梅毒主要表现为生殖器部位的黏膜的糜烂,也称为硬下疳。后期二期梅毒就可以出现软下疳和全身其他皮肤的皮疹,如果没有得到治疗,随着梅毒螺旋体的繁殖,会出现其他脏器损伤,包括出现骨与关节的梅毒,也可以出现肝脏的损伤,出现神经梅毒和心血管梅毒。如果出现更多脏器的损伤,这种情况一般称为晚期梅毒,相对来说治疗难度会更加大。一般来说,考虑使用苄星青霉素进行治疗,240万单位分两侧臀部进行肌肉注射,一周一次,需要使用三次。语音时长 01:23”
-
关节脱位的治疗原则是什么对于关节脱位以后的病人治疗原则,一般还是需要尽早地进行手法复位,适当地进行固定,利于软组织修复,后期及时的进行活动,以恢复关节的功能,这就是关节脱位治疗原则。一般对于关节脱位的病人,首先需要积极到正规医院看骨科,拍个普通的x线光片,可以明确脱位地诊断。大部分病人还是可以手法复位成功。复位成功以后的病人,必须要严格地进行保护制动。患肢保护3周左右的时间,千万不能过早地进行运动,否则很容易就会使得关节囊松弛,后期容易形成习惯性脱位,就比较麻烦。这期间可以应用一些活血化瘀的药物治疗就可以。等到能锻炼的时候,需要热敷或者烫洗,加强关节地屈伸活动,来恢复病人正常功能就可以。语音时长 1:21”
-
关节脱位治疗原则是什么关节脱位的治疗原则首先要立即进行手法复位越早越好,如果手法复位不能够成功的话,需要积极的在麻醉的状态下进行复位,如果还是不可以需要积极的进行手术切开复位。手法复位还要积极的进行固定3~4周的时间,如果手术之后还要积极的进行固定5~6周的时间。适当的进行肢体的康复功能锻炼。
-
颌骨缺损的修复治疗原则是什么病情分析:颌骨缺损的修复原则主要是尽量保证恢复缺损部位的正常生理功能,避免加重缺损的进一步损伤,固定好缺损部位的组织,避免出现松动。意见建议:出现颌骨缺损要注意休息,避免随意的活动下颔骨等部位。可以带颌骨固定套进行固定,同时补充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
-
颌骨缺损的修复治疗原则是什么颌骨缺损首先要做到尽快修复,如果患者有唇腭裂,则要做腭护板在术中保护创面。还有就是要保护好剩余组织,做好固位工作。颌骨缺损在修复后要做好患者护理工作,初期因患者口腔中有固定物不能自主张口,要协助其清除口中分泌物,每天用生理盐水进行清洗。饮食
-
治疗失眠的原则是什么?(1)找出原因:首先应查明引起失眠的原因,针对病因给子相应的处理。1.若不是由于精神或躯体疾病所造成的,治疗时应首先考虑非药物治疗,如调整生活习惯,排除不良情绪,清除睡眠环境中不良因素的干扰,适当体育锻炼、放松训练,或直接被心理医生进行心理治疗等。2因精神刺激等外因所致者,应当消除精神刺激或劝导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