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大便那点事

  宝宝出生后,吃喝拉撒有一点点的异常都可能让宝爸宝妈手足无措,特别是一胎的新手爸妈们,今天就跟大家探讨一下宝宝便便那点事。
  宝宝什么时候开始拉大便是正常的?大部分宝宝生后12-24小时内就有胎粪排出,多为黑(墨)绿色,极少数到生后24-48小时排胎粪,若超过48小时仍没有胎粪排出,就应该考虑存在病理因素可能,可先予开塞露通便,仍未排出应及时到儿科就诊,因这个阶段大部分产妇仍在住院,所以极少会超过48小时处理。胎粪大部分3-5天排尽,后逐渐转为“黄金便”。吃母乳的宝宝大便颜色黄色为主,无明显臭味,较少有泡泡,吃配方奶的宝宝大便颜色可为浅绿色、绿色,多有明显臭味,属正常现象。
  宝宝大便一天几次正常?新生儿期宝宝的大便次数差异较大,少则2-5次/天,多则7-8次甚至更多,只要宝宝吃睡正常,精神状态好,体重增长达标,没有明显腹胀、呕吐等消化不良表现,大可放心。到了2-3个月,大部分宝宝大便次数会慢慢减少,2-3次至4-5次/天都是可以接受的范围,关键是看宝宝大便的性状、量及前述的基本情况好坏。1岁左右大部分宝宝会形成相对规律的排便习惯,次数基本1-2次/天,极个别肠道功能比较特殊的,有可能3-5天甚至1周排一次大便,只要排便规律、性状等都好,也不一定处理,前提是要排除病理性因素,如先天性巨结肠等。
  什么情况下考虑宝宝大便为异常?当宝宝大便情况跟平时大便次数相比增多3-5次/天甚至更多,或者大便次数无明显增多,大便变得干结、变稀、呈豆腐花样、水样便、黏液便、血丝便、鲜血便、脓血便……,伴或不伴明显腹胀、打嗝、不停排气等胀气表现,有或无进食后呕吐等胃肠不耐受表现,有或无哭闹不止、喜按、蜷曲身体等痛苦表现,有或无发热、抽搐,均提示有异常情况。
  出现异常情况就一定要用药?非也。若仅仅大便变得干结,不易排出,大部分是饮食相关或者进水量不够,可适当增加进水量,调整饮食结构,同时予顺时针方向按摩肚子10-15分钟(手上抹点茶油、菜籽油等,搓热),2-3次/天,超过三天仍不解大便可予开塞露通便,再不行及时就医。大便次数稍增多,增加不超过3次/日,宝宝吃睡正常,精神状态好,可暂予观察2-3天,逐渐恢复正常最好,若无缓解趋势或者明显加重,或伴前述不适,则应根据具体情况予对症处理,自行处理后病情无好转趋势则应及时就医。
  宝宝情况还好,不想去医院,怎么选择用药?大便次数较正常时增加5次/天以上,伴有大便性状的改变,就应考虑予药物治疗。如果大便性状正常,仅仅次数增多,可先予益生菌口服,同时注意饮食适当调整:母乳喂养的宝宝,妈妈的饮食应相对清淡,少吃油腻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植物纤维的食物;配方奶喂养的宝宝,适当减少配方奶量,或暂时改为腹泻奶粉喂养;1周岁以上的宝宝,饮食结构已经慢慢向成人靠拢,可予烂稀饭加瘦肉汁、青菜汁、少量酱油,忌油腻食物。次数增多,同时伴大便偏稀者,可予口服止泻保护胃黏膜药物如蒙脱石散(1袋需加50ml水),同时加益生菌口服;若宝宝大便次数增多明显,进食量较前减少,尿量有减少趋势,推荐予口服补液盐III冲服,1袋加250ml温水,随时喝,补充水分、电解质,避免发生脱水,加重病情。
  益生菌怎么区分?益生菌是目前普遍应用的微生态制剂之一,常用的益生菌菌株包括:(1)乳酸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粪肠球菌、粪链球菌、枯草杆菌);(2)芽孢杆菌(蜡状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3)  常驻菌(丁酸梭菌、酪酸梭菌)。(4)霉菌(布拉氏酵母菌)。剂型分为固态(胶囊、颗粒、片剂)和液态(口服液、发酵乳),根据所含菌种数可分为多联活菌制剂和单菌制剂。临床上常用的益生菌商品名及通用名如图1,2:
  
  图片是从医学文献摘下来的,有些年头了,这些菌种商品名会经常变换,只要菌种名称一样的,选择哪个厂家并没有太大区别。儿童常用的益生菌除了布拉氏酵母菌没在表格里,其他的如枯草杆菌、双歧杆菌、酪酸梭菌均有儿童剂型供选择。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使用益生菌时切记与抗生素分开使用,至少间隔2小时。如果宝宝同时出现黏液便、血丝便、鲜血便、脓血便,精神明显不好,哭闹不止,频繁呕吐,高热不退,甚至抽搐,嗜睡等表现,一定要及时就医,切勿掉以轻心延误治疗时机。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为你推荐

健康自测

健康自测大全 健康早知道

专业医学量表 专业医学团队

扫码关注完成健康自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