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急性血吸虫病多发生于夏秋季,患者常有明确的疫水接触史,如捕鱼、游泳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约半数的患者在血吸虫尾蚴侵入部位出现皮损,除皮炎外,还可出现各种过敏反应,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多,对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发热期间可以伴有消化系统症状,90%以上的患者有肝大伴压痛,病程一般不超过六个月,如果不治疗可以发展为慢性或晚期血吸虫病。
二,慢性血吸虫病,在流行区占绝大多数,在急性症状消退而未经治疗的,或者疫区反复轻度感染而获得部分免疫力者,病程经过半年以上就称为慢性血吸虫病。
三,晚期血吸虫病,未经及时抗病原治疗,虫卵损害肝较重,可以发展成肝硬化,表现为门静脉高压,显著的肝脾增大等表现,根据表现不同,又可分为巨脾型、腹水型、结肠肉芽肿型和侏儒型四个类型。
四,异位血吸虫病,见于门脉系统以外的器官或组织的血吸虫卵肉芽肿称为异位损害或者异位血吸虫病,最常见的异位损害在肺和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