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发生以后脑梗死是影像学可以分为四期,第一期是指发病后小于6h以内为超急性期。第二期为急性期,为发病后六到72小时。第三期亚急性期,是指发病后四天到十天。第四期慢性期,一般大于11天。
脑梗死检查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第一个是为了排除脑出血。第二个是鉴别不可逆的坏死与可逆的损害。第三个是鉴别颅内外大血管的阻塞或者狭窄,最终的目的是决定患者是否采取溶栓治疗。
一般发生脑梗死以后脑ct在6个小时以内没有明显的低密度影,ct在早期的时候有哪些征象:1、是脑组织密度减低。2、是豆状核模糊征。3、岛带征。4、大脑动脉高密度征。5、灰白质界限消失。6、脑回肿胀,脑沟变窄。
ct的优势是24小时内有效,并且对出血的诊断较为直观,脑组织密度减低,主要是缺血导致的细胞内钠离子泵衰竭所形成的细胞毒性水肿,进而造成的脑组织密度减低,脑组织密度减低等于不可逆的损害。
豆状核模糊是梗死一个重要的征象,建议大脑中动脉梗死是最早,最常见的征象之一,在大脑中动脉梗死的基底膜,几乎总是受累的,可以发现豆状核模糊。另外一个主要是岛带征,主要表现为岛叶灰质,白质界限模糊成均一的淡的低密度影,对大脑中动脉梗死是一个非常有意义,但有很细微的早期征象,这个区域对于脑出血非常敏感,因为远离侧支循环。另外的还有一个脑动脉的高密度征,主要是指脑动脉管状或者点状密度增密度增高,ct在77到89后,脑动脉高密度征,脑梗死早期的征象之一。因此当出现基底节模糊,岛带征以及豆状核模糊等的征象的时候,考虑患者有早期的脑梗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