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休克抢救配合

00:00
2:20

医生主讲实录

感染性休克是由于感染引起的全身灌注异常所致的,广泛细胞缺氧及重要器官功能障碍为主的临床综合征,临床表现低血压及面色苍白四肢发凉,皮肤花斑,尿量减少等组织的灌注为主要特征。

一般认为感染性休克经液体复苏后平均动脉压仍然小于65毫米汞柱时,需要加用血管活性药物,2012年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指南推荐应尽早可能早期复苏,3小时内完成晶体液的复苏,对早期液体复苏无反应的低血压,主张6小时内完成应用血管活性药物,以维持平均动脉压大于等于65毫米汞柱,在液体复苏的同时联合给予血管活性药物尽可能恢复和维持平均动脉压,保证重要器官灌注预防器官损伤。

血管活性药物是感染性休克重要的循环支持手段,理想的血管和血活性药物能迅速提高血压,改善心脑的血液灌注,同时增加肾脏和肠道的内脏器官的血液灌流,纠正组织低压,防止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因此,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已经非常重要,目前去甲肾上腺素是感染性休克的一线用药,所以感染性休克抢救配合去甲肾上腺素应用。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为你推荐

健康自测

健康自测大全 健康早知道

专业医学量表 专业医学团队

扫码关注完成健康自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