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窦性心动过缓及其临床意义
成人窦性心律的频率低于60次/分,称为窦性心动过缓(sinusbradycardia)。窦性心动过缓常同时伴有窦性心律不齐(不同PP间期的差异大于0.12秒)。
临床意义:
窦性心动过缓常见于健康的青年人、运动员与睡眠状态。其他原因包括颅内疾患、严重缺氧、低温、甲状腺功能减退、阻塞性黄疸,以及应用拟胆碱药物、胺碘酮、β受体阻滞剂、非二氢吡啶类的钙通道阻滞剂或洋地黄等药物。窦房结病变和急性下壁心肌梗亦常发生窦性心动过缓。
无症状的窦性心动过缓通常无需治疗。如因心率过慢,出现心排血量不足症状,可应用阿托品、麻黄碱或异丙肾上腺素等药物,但长期应用往往效果不确切,易发生严重副作用,故应考虑心脏起搏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