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是红细胞遭到破坏,寿命缩短的过程。骨髓具有正常造血六到八倍的代偿能力,当溶血超过骨髓的代偿能力,引起的贫血即为溶血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的临床表现有:
急性溶血性贫血多为血管内溶血,起病急骤,临床表现为严重的腰背及四肢酸痛,伴头痛、呕吐、寒颤,随后出现高热、面色苍白和血红蛋白尿、黄疸。严重的患者出现周围循环衰竭和急性肾衰竭。
慢性溶血性贫血多为血管外溶血,临床表现有贫血、黄疸、脾大,长期高胆红素血症可并发胆石症和肝功能损害。慢性溶血病程中感染等诱因可使溶血加重发生溶血危象及再障危象。慢性重度溶血性贫血时,长骨的部分黄髓可变成红髓,骨髓腔扩大,骨皮质变薄,骨骼变性,髓外造血可以导致肝脾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