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在我们恶性肿瘤的各个阶段,都可以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比如说在肿瘤的手术前期,还有术后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采用一些中医药,给予提高免疫力。再一个是促进气血的恢复,从而降低术后的并发症。那么对于放化疗急性的患者,中药同样可以采用配合中药治疗,同样可以起到一个增强疗效,同时可以降低一些,放化疗的不良的反应,副作用。再一个,对于肿瘤晚期的患者,我们同样是主张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中西医互补,中医它主要是通过改变肿瘤生存的土壤,调节患者的体质,起到这样一个治疗的作用。
肿瘤治疗哪个阶段更适合配合用中医药
医生主讲实录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为你推荐
-
中医药治疗冠心病|有什么优势中医的优势:第一,在于长期慢性调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减少心绞痛发作的次数,改善心肌缺血,改善微循环,预防作用好于治疗作用。现在主要应用的活血化瘀药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心肌缺血,长期应用有一定效果。第二,多靶向综合治疗,采用多环节、多途径、多靶向干预疾病,中药的多组分、多靶点能从多途径来调节血压、血糖、血脂,从整体综合调节来保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血管新生,稳定斑块,抑制炎症,抑制血小板的聚集,改善症状体征,提高生活质量。第三,扶正祛邪,在充分调动和发挥人体的自主调节能力使疾病治愈,根据每个人的体质针对性的治疗,针对不同的证型综合采用益气活血、滋阴温阳、化痰除湿、清热健脾等治法,调节阴阳的失衡,改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01:30
-
肺癌晚期是否能使用中医药治疗肺癌晚期存在很多并发症,肺癌晚期由于肿瘤会出现一些,其他部位的转移,患者可能会出现很多的并发症。最常见的比方说像咳嗽、咳痰、胸闷、气短、气憋,再一个贫血、疼痛。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采用一些中西医结合的方法,首先我们是要做一些相关的检查,明确并发症出现具体的原因,具体在哪个部位,在哪个器官。其次,是针对不同的并发症,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中医我们可以采用中药口服外用,同时配合一些像针刺、艾灸,还有像一些综合治疗,帮助患者减轻痛苦。01:23
-
癌症化疗如何配合中医药治疗癌症患者在化疗期间,要根据化疗的相关副作用引起的一些症状,来给予中医中药的应用,从而最大程度地减轻患者不适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治疗。例如很多患者在化疗期间可能会表现出明显的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等。而中医辨证,如果属于脾胃不和的话,则多给予一些健脾和胃,降逆止呕的中药,经常使用的像旋覆代赭汤或者橘皮竹茹汤等药物来加减使用。而在化疗结束以后,患者可能会表现出明显的乏力或者骨髓抑制的情况,而中医辨证属于气血亏虚,或者肝肾阴虚等相关证候的话,则可以给予一些补气养血,滋阴补肾等相关的中药,从而来改善患者的一些不适症状等等。以上方案仅供参考,具体药品使用请结合自身情况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用药。语音时长 01:18”
-
癌症术后配合中医药治疗有哪些癌症术后的患者多以气血亏虚或者脾胃虚弱等症状为主,治疗上以扶正为主,其主要的治疗手段可以配合一些中药的汤剂口服,或者也可以口服一些中成药,还可以定期的应用一些中药的注射制剂,或者也可以考虑应用一些其他的中医方法,像针灸等治疗方法来减轻手术以后患者的副作用,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例如在手术以后,如果患者表现为气血亏虚的症状,则可以给予一些补气养血的中药中成药来应用。而中药汤剂当中最多用的像八珍汤,十全大补汤来加减应用,从而来改善患者的一些相关症状。以上方案仅供参考,具体药品使用请结合自身情况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用药。语音时长 01:15”
-
癌症术后怎么配合中医药治疗病情分析:中医药的配合治疗必须要从培脾固本着手,结合抗癌解毒、活血化瘀等中草药,以扶正祛邪,双管齐下。不少中药都具有直接杀灭、抑制癌细胞的作用。意见建议:患者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根据癌症的种类、具体病情和患者体质的差异辨证选用,不能盲目使用药物。平时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按时休息,保持心情舒畅。
-
中医药可以治疗肿瘤患者失眠吗病情分析:中医药可以治疗肿瘤患者失眠。中医治疗也是遵循标本兼顾的原则,治本在于扶助正气,调动机体自身的积极因素,控制恶性肿瘤的生长,改善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治标就是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舒适度,舒缓情绪,改善患者失眠症状。意见建议:其代表方分别为朱砂安神丸、龙胆泻肝汤、温胆汤、六味地黄丸和黄连阿胶汤、归脾汤等;建议患者一定要到正规医院检查,在医生指导下口服药物,不能盲目用药。
-
治疗丹毒的中医药方丹毒,一种急性炎症性皮肤病,以皮肤突然发红、色如涂丹为主要表现。中医药在治疗丹毒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常采用辨证施治的方法。针对不同类型的丹毒,中医药方各有侧重。对于风热毒蕴型丹毒,多见于头面部,症状包括皮肤红肿灼热、疼痛等。治疗时,中医常以清
-
中医药治疗胃溃疡胃溃疡的中医治疗主要有:一、整体治疗与局部治疗相结合,胃溃疡在中医证候学上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如脾胃虚寒,肝胃郁热,肝胃不和,气滞血瘀等。治疗多通过整体辨证,归纳并采用相应的温中健脾、调肝清胃、疏肝和胃、理气活血等治法已取得肯定疗效。二、辨病用药与特异治疗相结合,近年来通过大量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