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的肿瘤治疗方面呢,他提倡的就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那就得到很好的一个效果。那尤其这个乳腺癌,这个治愈率是高的一个肿瘤恶性肿,现在通过这个外科手术,还有这个全身的治疗,他在早期的治愈率,在五年生存力,五年以上的生存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等我到了二期的啊,我们说的中型的病人也到达到百分之七十,甚至到晚期的病人。我们说是晚期的四期的病人。那么他的五年生存率也有百分之十到二十左右的,所以说呢这个乳腺癌的治疗,我想是一个。治疗比较好而且治疗比较明确并不可怕,就是要尽量的这定期检查,再一个就是找专科去检查去治疗。
乳腺癌现状分析及建议
医生主讲实录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为你推荐
-
中国乳腺癌现状乳腺癌的发病率,现在是越来越高了,前几年的时候,2012年统计的数据,乳腺癌发病率,城市的发病率是农村的两倍,农村发病率是十万分之十七点七,城市的发病率是达到,百分之三十四点多,现在这几年发病率,仍然是呈一个上升的趋势,目前来讲2015年的数据提示,乳腺癌的发病率达到了,十万分之四十一点四,乳腺癌的发病率还是明显的增高。所以我们在临床来讲要相对重视,乳腺癌的发病率中国来讲,主要是局限于经济发达的城市,比如说北上广,相对发病率会高一些,经济低一点的城市,发病率会低一点,但是跟欧美国家相比,我们的发病率相对而言,还是比较低的,所以大家也不要过度的恐慌。01:12
-
乳腺癌分期分级及预后有什么乳腺癌的分级是根据它的分化程度来定的,乳腺癌的分化程度分为Ⅰ级、Ⅱ级、Ⅲ级。那么Ⅰ级就代表乳腺癌的分化比较好;Ⅱ级就是中等;Ⅲ级就是它分化比较差。分化差当然就代表,它预后比较差一些。乳腺癌的预后,我们要考虑很多种因素:第一,年龄因素;第二,就是它的临床分期,比如它分为是早期、中期、晚期。再一个就是肿瘤的分化程度,Ⅰ级、Ⅱ级、Ⅲ级。还有就是预测一些它复发转移的一些免疫指标,比如我们说的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或者HER2的指标,或者KI67等等的一些预测肿瘤复发转移的指标。通过这些情况我们综合来评判,它的预后是好一些,还是稍微差一些。01:15
-
乳腺癌的现状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在欧美国家乳腺癌占女性恶性肿瘤的百分之25%到30%。全世界每年约有130万人诊断为乳腺癌,大约有40万人会因为该病死亡,在我国乳腺癌在城市中的发病率为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二位,在一些大城市中,乳腺癌的发病率已经上升到了第一位,农村中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居于第五位。目前,乳腺癌已经成为威胁妇女健康的最大的问题。乳腺癌的病因是非常复杂的,跟多种因素有关,家族性乳腺癌相关的基因包括BRCA1、BRCA2、P53等。绝经后高雌激素水平、雌激素替代治疗、初潮早、绝经晚、月经周期短等性激素相关的因素均可增加乳腺癌的患病风险,晚生育、不生育、不进行母乳喂养会导致乳腺癌的发病率增高。语音时长 01:49”
-
乳腺癌饮食建议和食疗菜谱乳腺癌病人的日常饮食,我们建议尽量品种多样,营养丰富,合理搭配,建议每日食用500克以上的新鲜的蔬菜,一到两个新鲜的水果,保证摄入足够的维生素,优质蛋白,包括肉,奶,蛋,鱼虾,建议食用白肉,比如鸡肉,鱼肉,虾,这些为主,红肉,比如牛肉,羊肉,猪肉,这些脂肪含量比较高,适当食用即可。此外,主食上建议粗细搭配,日常饮食,可以包括一定量的粗粮,粗粮含有多种的微量元素以及b族维生素,经常食用,有助于身体健康。语音时长 01:17”
-
乳腺癌分期及预后病情分析:通常情况下乳腺癌这种疾病的分期主要是根据淋巴结的转移或者远处的转移情况来进行判断的。大多数可以分为一期,二期,三期和四期。另外乳腺癌这种疾病的预后是比较好的,病人可以通过外科手术的方式来进行根治。意见建议:建议病人在手术的同时可以配合做一些刮痧来缓解乳腺部位的疼痛症状。
-
乳腺癌复查的目的及项目有哪些病情分析:乳腺癌复查的目的为了解乳腺癌细胞的复发情况,了解乳腺癌癌细胞的转移和恶性增殖情况,了解乳腺癌的发病情况。其检查项目包括乳腺活检、乳腺核磁共振和乳腺CT、肿瘤标志物检查等。意见建议:乳腺癌是常见疾病,患病以后应当积极治疗,比如乳腺癌初期可以通过手术的方法积极治疗,然后规范放疗。如果处于中晚期,一般需要进行化疗、免疫疗法以及外科手术的方法治疗。
-
乳腺癌的原因及治疗乳腺癌的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清楚,引起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有很多,包括激素作用、遗传因素、辐射、精神因素、不良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的长期作用导致乳腺上皮细胞突变、癌变、发展和转移,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乳腺是多种内分泌激素的靶器官,如雌激素、孕激素及泌乳素等,其中雌酮及雌二醇对乳腺癌的发病有直
-
乳腺癌的原因及治疗乳腺癌,作为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原因多样,治疗方法也需综合考虑。主要成因包括遗传、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因素,而治疗则涉及手术、药物等多个方面。首先,遗传是乳腺癌不可忽视的因素。家族中有乳腺癌病史的女性,患病风险相对较高。特定的基因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