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宝宝发热怎么快速降温
病情描述:
宝宝发热怎么快速降温
答医生回答
病情分析:
宝宝发热如果体温小于38.5℃,首先减少衣物,用温毛巾擦身体,物理降温。但是当体温大于38.5℃时,就需要按照体重口服适量的布洛芬混悬液。
以上方案仅供参考,具体药品使用请结合自身情况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用药。
意见建议:
宝宝出现发热要密切监测体温,积极寻找原发病,最好查一下血常规,根据血常规情况针对性使用杀菌药物或者抗病毒药物。
为你推荐
-
宝宝发烧怎么物理降温宝宝发烧如果体温在37.3℃~38℃之间为低热,可以在家里采取一些物理降温的方式。比如用温水来擦拭宝宝大动脉走行处,如颈动脉、腋动脉、股动脉、腘动脉、肘动脉。稍大一点的孩子还可以用退热贴,或凉毛巾敷在前额、腋窝、腹股沟等处,起到降温退热的作用。如果宝宝体温没有超过38℃,但出现了明显的不舒服以及精神萎靡的状态,或体温已经超过了38℃,就不能只采用物理降温的方式了,应酌情给药。可以遵医嘱,选择像小葵花小儿柴桂退热颗粒这样的中药退烧药物,解热、抗菌、抗病毒三效合一,控制体温上升,预防低烧变高烧。中药退烧,安全性比较高,周岁以内亦有明确用法用量。想要了解更多的用药知识,可以咨询医师或者药师,在其指导下,合理用药。01:18
-
7个月宝宝发烧怎么降温如果7个月的宝宝发烧是需要针对不同的温度,采取相应的降温措施的。如果是腋温在38度5以下可以采用物理降温的方式,比如用温毛巾擦拭宝宝额头、手心、脚心、后背、腋下、腹股沟处、四肢等部位,重点擦拭宝宝的腋下和额头,反复擦拭,以帮助快速的散热。如果腋温达到38度5就要采用药物降温,比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但要注意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避免私自用药,以免药物剂量过大造成不良的影响。如果宝宝长时间发热不退或者是精神状态不好,就要及时的到医院就医。宝宝发热时要注意给孩子适当加减衣物,避免穿着过多或者过少,影响散热。同时还要多注意休息,饮食清淡,适当的补充水分,保持居住环境的空气流通,温度适宜。01:36
-
宝宝发热怎么快速降温宝宝出现发热以后能否在家自行处理要看体温的高低以及精神状况。如果只是低热,体温在37度3和38度之间,精神状态有比较好,这个时候可以在家自行的处理,多喝水,同时配合冰块进行物理降温,物理降温主要是将冰块放于热水袋或者是裹于毛巾之中平放于血管走行的部位,比如前额、腋窝的两侧、颈部的外侧,两侧可以交替着放,但是一定要注意温度一定不能过低。如果体温明显的较高,达到39度以上,宝宝的精神状态又比较差,这个时候除了多喝水以外不建议在家自行处理,建议及时的去医院就诊,完善相关检查来明确发热的原因。语音时长 01:13”
-
宝宝有点发热怎么降温发热也分为低热,高热,在38度以下称为低热,这个时候可以用物理降温的手段,比如用温水擦浴皮肤裸露的地方,额头、前胸、手心、脚心、腋窝。反复的皮肤温水擦拭,通过温水的蒸发带走热量,但这个过程宝宝一定要能配合,并且表示舒适才能进行,如果宝宝哭闹的厉害,抗拒温水擦浴,就不要再进行温水擦浴了。最新的儿童发热治疗指南就是以宝宝舒适度为前提来进行操作。如果温水擦浴不配合,可以贴敷额头退热贴,也可以口服一些中成药。针对38度以下的低热的药物,如牛磺酸颗粒,小儿热速清颗粒,清开灵,常用的都可以。如果超过38度5,以上就需要用专门的儿童退热药物来进行退热处理,常用的有美林,百服宁,泰诺。这些成分比较安全,起效快,副作用小,效果也确切。以上方案仅供参考,具体使用情况请按药品说明或到正规医院按医嘱用药。语音时长 01:53”
-
宝宝发热38度怎么降温宝宝发热38度,不是很高,可采取物理降温。如洗热水澡或者热毛巾擦拭,水温在32-36度比较适宜,最好让宝宝全身浸泡在水里,温水能让宝宝血管扩张,有助于体气的散出;也可以用热毛巾擦拭宝宝全身,这样水在宝宝身体蒸发时会吸收一部分热量。
-
冬天宝宝发热怎么物理降温病情分析:冬天宝宝发热,最好要保持屋内是恒温状态,不能过热,也不能过冷,最好在26度左右。可以用温水擦拭宝宝的额头,手心,脚心,脖子,腋窝等处帮助降温。不要给宝宝穿太多的衣服,以免影响散热。意见建议:如果室内温度过低的话。尽量不要用凉水进行降温,可能会引起皮肤黏膜的收缩,引起肢体的抽搐,痉挛。要给宝宝多喂温水。以免因为发热,水分蒸发过快,导致脱水。
-
孕妇发热怎么降温孕妇在怀孕期间出现发热症状,应当谨慎处理,以确保母婴安全。科学的降温方法主要包括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两种。首先,当体温不超过38℃时,推荐采用物理降温法。湿毛巾擦浴是一个有效的方式,通过用湿毛巾擦拭头部、腋下和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利用水
-
一岁宝宝发热怎么物理降温在给一岁发热宝宝进行物理降温时,应使用温水,可用蘸取温水的毛巾擦拭宝宝的腋下、额头、手心、脚心、腹股沟等血液较丰富的部位。在给宝宝物理降温时,应注意避免使用酒精,以免刺激宝宝的皮肤,出现瘙痒、疼痛等症状,此外,还应适当给宝宝补充水分,勤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