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谷丙转氨酶高怎么治
病情描述:
谷丙转氨酶高怎么治
答医生回答
病情分析:
谷丙转氨酶反应肝细胞损伤的指标,轻度的谷丙转氨酶升高,如低于200U/l可口服药物治疗观察,可口服硫普罗宁,0.2tid,天晴甘美150mgtid,一周后复查。如果是体型肥胖或者长期喝酒的患者,可口服多烯磷脂酰胆碱1粒tid治疗观察。
意见建议:
为你推荐
-
谷丙转氨酶高230严重吗谷丙转氨酶高230较为严重,如果在体检中发现谷丙转氨酶的数值在230左右,建议一定要积极寻找病因,尽早进行治疗。一般来说谷丙转氨酶的正常值是0~40,如果数值在230,则提示患者的肝脏出现了损伤。出现肝细胞损伤的常见病因主要有以下几类:一、病毒性肝炎,主要包括急性肝炎,像甲型病毒肝炎和恶性病毒肝炎,还包括慢性肝炎,像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如果是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转氨酶升高,需要及时进行抗病毒治疗。二、酒精性肝病,酒精性肝病的患者可以引起脂肪肝、肝脏炎症、肝脏纤维化,甚至是原发性肝癌,如果是饮酒造成的谷丙转氨酶高230,一定要积极进行戒酒治疗。三、药物性肝损伤,很多中药、西药都可以引起转氨酶升高。四、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就是通常所说的脂肪肝,五、自身免疫性肝病,像自身免疫性肝炎以及原发胆汁淤积性胆管炎等等。六、还要考虑是否有先天遗传代谢的肝病,如果出现谷丙转氨酶高230,可以应用保肝药物,像甘草酸二胺以及多烯磷脂碱胆碱等进行保肝治疗。02:10
-
谷丙转氨酶偏低的危害谷丙转氨酶偏低通常没有特殊的临床意义,也不需要进行特殊的处理。谷丙转氨酶是肝功能生化检查里面常用的检查指标,正常的情况下谷丙转氨酶是存在于肝细胞线粒体内的代谢酶类,一些致病因素可造成肝细胞的破坏,导致谷丙转氨酶由细胞内释放到细胞外,引起血液当中谷丙转氨酶浓度升高。如果谷丙转氨酶的浓度超过正常值范围,称为肝脏的损伤。首先要明确的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肝损伤,除了对症给予保肝、稳定肝细胞膜、抗炎、降酶的对症处理以外,还要根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01:26
-
丙谷转氨酶高丙谷转氨酶正常值为零至四十个单位每升,在零至四十个单位每升之间为正常范围,超过四十个单位每升以上者被称为谷丙转氨酶偏高。引起谷丙转氨酶偏高的原因有许多,明显升高主要见于急性病毒性肝炎。中度增高见于慢性肝炎,肝硬化活动期,肝癌,肝脓肿,服用药物,尤其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等。轻度升高可见于心脏病时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心肌炎等,长期饮酒或一次性饮用较大剂量酒时,以及某些肠道疾病发热的病症。此外正常妊娠,妊娠中毒症,急性脂肪肝等,也是丙谷转氨酶高的常见原因。语音时长 1:37”
-
谷丙转氨酶高怎么治疗谷丙转氨酶升高治疗的方法有很多,但是不能盲目的使用降酶手段来达到降低转氨酶的作用,必须根据病人的身体素质以及病情轻重进行诊断,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和药物,才能达到彻底治愈的目的。一、治疗谷丙转氨酶升高的药物主要选用中药及其有效成分提取物,上述各种中药成分具有益肝滋肾、解毒祛湿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各种慢性肝炎转氨酶增高者。只要患者正确使用降酶药物,转氨酶大都可得到有效控制。而且降酶治疗效果持久稳定,并且中药降酶在停药反弹方面的控制就比西药要好得多。二、治疗谷丙转氨酶高的单纯降酶只是治标,所以在保肝降酶的同时,必须针对病因采取治本的措施,例如治疗乙肝引起的转氨酶高,降酶同时必须进行抗病毒和免疫调整治疗,标本兼治才能达到最终的治疗目的。语音时长 1:30”
-
谷丙转氨酶50高不高谷丙转氨酶50U/L,比正常值要略高一点。这种情况有可能是有肝功能的损害。另外,饮食、饮酒、服用药物等也可能有关系。需要进一步检查肝脏彩超,并结合临床症状以及有无肝炎病史等情况,可分析才能够进行明确诊断。
-
谷丙转氨酶高为什么病情分析:谷丙转氨酶高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急性和慢性肝炎,亦或者长期饮酒,患有胆囊疾病、肝硬化、肝癌、心肌梗塞等,都会导致谷丙转氨酶升高。此外,损害肝脏的药物,比如四环素、对乙酰氨基酚、异烟肼、利福平等,也会导致谷丙转氨酶升高。意见建议:建议谷丙转氨酶数值异常的患者,一定要引起重视,积极的去医院的消化科就诊,配合临床完善相关检查并且尽早接受正规治疗,避免私自滥服药物而耽误病情。日常生活中还需要注意多休息,避免烟酒和辛辣食物的刺激等。
-
谷丙转氨酶高谷丙转氨酶,作为肝脏功能的重要检测指标,其升高往往提示着肝脏可能存在的损伤。这一现象不容忽视,因为它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生活习惯不佳、药物影响以及潜在的疾病。1、生活习惯不佳:不良的生活习惯是导致谷丙转氨酶升高的常见原因。长期大量饮酒、
-
谷丙转氨酶高谷丙转氨酶高可能是肝脏系统疾病引起的,常见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等,可以通过药物治疗。1、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主要是人体感染肝炎病毒的原因,患者可能会出现倦怠、食欲不振,还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部分患者会出现谷丙转氨酶高的情况,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抗病毒的药物,比如利巴韦林片、阿昔洛韦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