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促卵泡成熟激素和促黄体生成素低吃什么
病情描述:
促卵泡成熟激素和促黄体生成素低吃什么
答医生回答
病情分析:
女性激素偏低,可以口服一些黄体酮、戊酸雌二醇片之类的药物,促卵泡生成激素和促黄体生成素偏低,这直接影响到月经不调,卵泡发育情况。
意见建议:
建议女性卵巢功能紊乱直接影响卵泡发育成熟与否,进而影响到怀孕的,多注意应用激素类药物或者中药调理治疗,规律饮食,不可暴饮暴食。饮食习惯,生活等都要有规律,不要熬夜,注意阴部卫生等。
为你推荐
-
促卵泡生成素低是什么病造成的促卵泡生成素是临床上在检查内分泌失调,了解卵巢功能的时候,性激素六项里经常检查的,简称FSH。促卵泡生成素是促进卵泡生长发育成熟以及雌激素合成的过程当中非常重要的。促卵泡生成素低常见于过度劳累、熬夜、过度减肥、严重的消耗性疾病等原因造成的,所以建议如果发现促卵泡生成素低,一定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吃一些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的食物,以及新鲜的蔬菜水果,调整自己的生活。如果处在减肥的过程当中,体重不要下降太多,逐渐恢复自己的月经及内分泌。01:40
-
促卵泡生成素高怎么治它是分情况的,一般如果是正常的生育期女性,如果是大于10,我们就说促卵泡生成素高了,当然一定要看雌激素水平。如果是排卵期,促卵泡生成激素也高,雌激素也高,就不能排除排卵,我们可以等一周以后再复查。等一周以后雌激素下来了,促卵泡是激素也下来了,然后孕激素上来了,这个是排卵,是不用管的。如果是雌激素并不高,促卵泡生成激素大于10,我们就说卵巢功能有一定的功能下降。这时候我们可以查抗苗勒氏管,看看它在正常值范围之内的排卵的情况。如果是大于25,就是隐匿性的卵巢功能不好了,这是早期功能不全了,我们一定要根据病人的情况,有没有生育的要求,我们做对应的治疗。如果大于40了,这个就是有绝经的可能,我们可以做对应的激素的补充治疗。01:14
-
促卵泡生成素低促卵泡生成素,在整个月经周期当中是逐渐变化的,在来月经的时候,这个时候的促卵泡生成素,就已经慢慢的开始升高了。因为这个时候孕激素水平降低,就解除了对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抑制,促卵泡生成素会逐渐升高,这样才能够使卵泡逐渐生长,等到卵泡成熟的时候,也是促卵泡生成素最高的时候,排卵以后由于雌性激素的分泌就会抑制了促卵泡生成素的增高,所以就会出现降低。所以要监测促卵泡生成素的高低,是根据月经的时间和排卵的时间决定的,如果是在排卵的时候,促卵泡生成素比较低,那说明是排卵不好,或者是没有排卵的。如果是对来月经的第二到第五天检测促卵泡生成素低,说明卵巢功能是好的,如果高,那就是卵巢的功能下降。语音时长 01:46”
-
卵泡生成素和促黄体生成素比例卵泡生成素和促黄体生成素是卵巢分泌的两个非常重要的激素,当它们比例是失调的时候,就会导致女性的内分泌紊乱,严重的可能会影响不孕。一般情况下它们的比例一比一,如果促黄体生成素比卵泡生成素的比例大于2~3的话,在临床上,要高度怀疑是多囊卵巢综合征。如果卵泡生成素比促黄体生成素大于2~3的话,在临床也要高度怀疑是卵巢功能衰竭。所以如果出现的这种比例不平衡、不正常的话,一定要及时的到医院请医生确诊。语音时长 1:16”
-
促黄体生成素高于促卵泡生成素是什么病病情分析:如果促黄体生成素高于促卵泡生成素,有可能是多囊卵巢综合征。还需要抽血化验激素水平,检查雄性激素是否异常的升高,做盆腔彩超检查,如果发现一侧或者两侧的卵巢内的卵泡大于12个,就可以确定是多囊卵巢综合征。意见建议: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需要口服药物,比如屈螺酮炔雌醇片(Ⅱ),屈螺酮炔雌醇片,炔雌醇环丙孕酮片等进行治疗的,一般用药三个月到半年的时间,如果有生育的要求,当体内的激素恢复到正常之后,还需要应用促排卵的药物,促进卵泡的生长发育排卵,有利于怀孕。
-
促卵泡生成素与促黄体生成素比值是多少病情分析:一般情况促卵泡生成素与促黄体生成素的比值是≤2.5,这两种激素的比值是激素6项检查结果的一项重要指标,如果比值≥2.5可以诊断为多囊卵巢综合征。意见建议:如果比值偏高并合并有雄激素增高,可以用达英35、优思明、优思悦等来降低雄激素水平,同时调理激素水平。一般经过3~6个月的激素调整,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患者月经可以正常来临,同时卵巢有卵泡排出。
-
促卵泡生成素和促黄体生成素比值大于2促卵泡生成素和促黄体生成素比值大于2可能是因为多囊卵巢综合征、内分泌紊乱等原因导致,患者需要根据自身具体的病因对症治疗。1、多囊卵巢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通常是因为遗传因素或者患者平时不良的饮食习惯导致,通常会使患者出现脂溢性脱发、月经紊乱等症状,并且在做检查时,也会出现促卵泡生成素和促黄体生成素比
-
男性促黄体生成素低促黄体生成素在男性体内扮演着维持生殖健康与性激素平衡的重要角色。当男性体内促黄体生成素水平低下时。这种情况通常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不良生活习惯、内分泌失调、营养不良以及一些特定疾病等。1、不良生活习惯: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长期熬夜、精神压力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