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如何治疗急性心肌炎
病情描述:
如何治疗急性心肌炎
答医生回答
病情分析:
对于如何治疗急性心肌炎,目前来说主要还是要强调卧床休息,为了减轻心脏的负担和组织的损伤,充分的休息是心系客户的保障,对于一般的星期也休息,2到4周就能够痊愈,严重的星期天休息到一个月到三个月,一般的情况下也是可以痊愈,但是也有些人可能需要休息到半年以上,一定要注意饮食的低脂低盐,摄入一些优质的蛋白质。
意见建议:
为你推荐
-
小儿心肌炎如何治疗首先如果是病毒引起的心肌炎要进行抗病毒的治疗,常用的药物有干扰素、利巴韦林等。第二、改善心肌营养与代谢,常用的药物有果糖二磷酸钠、磷酸基酸、辅酶q10、大剂量的维生素c等。第三、减轻水钠潴留,常用的药物有呋塞米、钙离子拮抗剂等。第四、减轻心脏后负荷,常用的药物有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贝那普利等药物。心肌炎的治疗一定是要根据病情的表现来进行相应的治疗。另外小儿心肌炎期间要注意保暖,预防感冒,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场所,避免接触病毒感染的患者,还要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注意多休息。01:16
-
怎样治疗心肌炎心肌炎是以心肌发生炎症反应为主的一种疾病,大多数心肌炎患者都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普通性心肌炎,少食患者会出现爆发性心肌炎,导致猝死等。目前,心肌炎的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特别是在淋雨、感冒后出现胸闷、气短、心慌、乏力、头晕等症状,服用感冒药无缓解的情况要考虑是否患有心肌炎,心肌炎一般发病3天后会出现症状加重现象,如呼吸困难、下肢水肿等,首先需要找对致病原因,如果是病毒、细菌等导致应及时抗感染治疗,针对呼吸困难、胸闷气短等,要给予硝酸酯类扩张血管药和美托洛尔等β受体阻止剂和硝苯地平等钙离子拮抗剂等,减少心肌耗氧量等。还可服用益安宁丸这类具有活心血、补心气、养心力作用的中成药,改善心肌炎导致的胸闷、气短、乏力等症状,对治疗心脏相关疾病,改善心脏功能都有一定效果,可调养五脏,提高免疫力,调理身体机能。针对休克的患者还需要给予水溶性维生素和脂溶性维生素等,辅酶Q10等辅助治疗,尽量采用侧卧位休息,日常饮食多摄入富含高蛋白的食物,补充营养。流感流行季节提前打流感医面,预防流感等。如需用药,或想要了解更多的用药知识,可以咨询医师或者药师,在其指导下,合理用药。02:31
-
如何治疗急性心肌炎急性心肌炎的患者应该以休息、高营养为主,对症抗病毒治疗为辅。饮食上一定要保证充足营养,要提高身体抵抗病毒的能力,必须要充分休息,减轻心脏的负担,可输液给予心肌充分的营养补充。出现快速心律失常的患者可以使用一些抗心律失常的药物,如果出现了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或者窦房结的功能受损,而出现晕厥或者是明显的低血压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临时的心脏起搏器,必要的时候对病毒性心肌炎可以进行抗病毒治疗,要结合患者具体的病情病因来选择具体的治疗方案,抗病毒治疗可以考虑使用a-干扰素。语音时长 1:16”
-
急性心肌炎如何治疗一,休息。有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者卧床休息一月,半年内限制体力活动,轻症者休息半月,三个月内限制体力活动。二,抗病毒α干扰素、黄芪等。黄芪注射液二十克加入5%葡萄糖250毫升每日一次,疗程两周。三,保护心肌。维特c5克,加入5%葡萄糖250毫升静滴,每日一次,疗程一至二周,辅酶q10片,二十毫克tid,疗程一月,曲美他嗪二十毫克tid,疗程一月。四,免疫抑制剂。合并严重心律失常,此时由于免疫介导心肌损害,可以短期内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五,对症治疗。合并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时对症处理。语音时长 1:34”
-
急性心肌炎如何治疗急性心肌炎应该安静卧床休息,补充营养,进行对症支持治疗和支持疗法,通常在数周内症状即可消失和痊愈,在饮食上要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容易消化的食物,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戒烟酒,保持大便通畅。药物上采用辅酶Q10等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有抗病毒,调节免疫和改善心脏功能的作用。
-
心肌炎如何治疗心肌炎的治疗,首先我们要卧床休息,避免劳累,避免熬夜,另外饮食方面要多吃,富含蛋白质还有,维生素的食物。如果出现了心律失常,那我们应该要抗心律失常治疗;如果有心力衰竭,那我们一定要利尿,扩血管等对症处理,另外我们还可以使用一些营养心肌的药物,比如曲美他嗪。
-
急性心肌炎如何治疗一,休息。有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者卧床休息一月,半年内限制体力活动,轻症者休息半月,三个月内限制体力活动。二,抗病毒α干扰素、黄芪等。黄芪注射液二十克加入5%葡萄糖250毫升每日一次,疗程两周。三,保护心肌。维特c5克,加入5%葡萄糖250毫升静滴,每日一次,疗程一至二周,辅酶q10片,二十毫克t
-
心肌炎如何治疗心肌炎常由如下原因造成,患者可能是由普通病毒感染免疫等许多种反应所导致的,其中,导致患者产生该病的最主要的病因可能主要包括了如下两种,其中有感染性以及非感染性。患者在出现前者可能是因为前者的感染性因素主要是真菌、原虫、以及寄生虫、螺旋体等物质。患者产生疾病的非感染性因素有:(1)免疫介导性疾病;(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