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感染性休克输液原则
病情描述:
感染性休克输液原则
答医生回答
病情分析:
感染性休克的输液原则:一、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补液途径。
二、根据烧伤面积、体重、估算补液总量并合理分配晶体溶液、胶体溶液和水分的摄入量。
三、大面积烧伤以静脉补液为主,口服补液为辅,静脉补液应遵循先快后慢,先晶后胶,晶胶搭配,先盐后糖,尽快补钾的原则,先快后慢是指休克期第一个24小时补液量的一半,要在8小时内输注,另一半则在剩下的16小时内匀速输入,先晶后胶是指先输入一定量的晶体溶液,后输入胶体溶液。
四、根据临床监护指标,随时调整补液量、补液的种类和输液的速度。
意见建议:
为你推荐
-
过敏性休克致死原因过敏性休克致死原因主要是由于呼吸系统阻塞症状导致的,过敏性休克时会出现循环系统症状即有效循环血量不足,脉搏细弱,血压下降,但是主要由于呼吸系统阻塞导致,过敏性休克时出现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肺水肿所引起的胸闷、气促、哮喘及呼吸困难,憋气、发绀、以至因窒息而死亡。01:06
-
低血容量性休克的原因低血容量性休克主要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短时间内大量出血,使有效循环血量降低所致,其常见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大血管破裂或脏器破裂,大量出血引起的休克称为失血性休克,临床上常常见于消化性溃疡出血、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脾破裂、肝脏破裂、骨盆骨折引起的大血管破裂等。二、各种损伤及大手术后可能会出现血液丢失过多,引起休克,称为创伤性休克。三、因大量呕吐、腹泻等原因引起来的容量减少导致的休克,如肠梗阻引起的剧烈的恶心、呕吐,使肠液丢失过多而引起的休克。01:16
-
感染性休克输液原则一、补充血容量,首先快速输入等渗盐溶液或平衡盐溶液,再补充适量的胶体液,如:血浆、全血等。二、控制感染,尽早处理原发灶。三、纠正酸碱失衡,感染性休克的病人常有不同程度的酸中毒,应予以纠正,轻度的酸中毒,在补充血容量后即可缓解,严重的酸中毒者需要静脉注射,再根据血气分析结果来补充用量。四,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经补充血容量休克未见好转时,可考虑使用血管扩张剂,也可联合使用β受体兴奋剂,如多巴胺等,增强心肌收缩,改善组织灌注,毒血症时心功能受到了一定的损害而表现为心功能不全,可给予多巴酚丁胺等。语音时长 1:41”
-
感染性休克治疗原则感染性休克是临床危重症,感染性休克的治疗应该是综合性的,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抗感染治疗,大多数的感染性休克,在病原菌没有明确之前,应该根据临床表现,原发的病灶,推测可能来自于哪方面的感染,开始经验性的治疗,待病原菌确定以后再根据药敏实验,及时的调整用药方案。抗生素的使用原则,应该选择强效广谱抗生素,首次要注意剂量加倍,联合用药,静脉给药,这样才可以达到更好的控制感染的效果。第二、抗休克治疗,一旦诊断为感染性休克,应该尽快的进行液体复苏,同时针对于液体复苏基础上可以使用一些血管活性药物,可以有效的维持生命体征和组织的灌注,防止不可逆性的损伤,比如常用的抗胆碱能的药物,如阿托品、山莨菪碱等,另外也可以使用多巴胺。另外,还要注意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必要时可以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可以降低死亡率,注意维持重要脏器的功能。语音时长 1:53”
-
感染性休克输液速度是多少感染性休克输液速度 溶液选择及用量:轻型病例输1/2张液(2:3:1液)每小时8~10m1/kg,休克纠正后减慢速度,以后用1/3~1/5张维持液,直到病情稳定。重型病例采用三批输液:①用2:1等张含钠液10~20m1/kg(总量不超过300m1),在30~60min内静脉推注。对疑有血液高凝状态者,可用低分子右旋糖酐10~15m1/kg,滴速同上。②继续输液用1/2~2/3张含钠液30~50m1/kg,于6~8h内输入。
-
感染性休克抗感染原则是什么病情分析:一旦发生感染性休克,应该尽快的进行积极的体液复苏。还要控制感染源,评估和控制感染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感染控制手段。意见建议:感染性休克的治疗包括积极控制原发感染,和抗休克治疗两个方面。有效的处理原发性感染,同时要改善病人的一般情况,增强抵抗力。
-
感染性休克的治疗原则感染性休克的治疗原则是:1、控制感染,包括尽早的处理原发病灶,早期联合使用有效的抗生素,改善全身状况,增强免疫力。2、补充血容量,严重感染的病人在休克未发生前已存在了血容量不足,休克后血容量不足更为严重,因此补充血容量对感染性休克仍是根本的措施。3、药物早期给予碱性液,纠正酸中毒,使用糖皮质激素,提
-
感染性休克补液原则感染性休克补液时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补液途径。二、根据烧伤面积、体重、估算补液总量并合理分配晶体溶液、胶体溶液和水分的摄入量。三、大面积烧伤以静脉补液为主,口服补液为辅,静脉补液应遵循先快后慢,先晶后胶,晶胶搭配,先盐后糖,尽快补钾的原则。先快后慢是指休克期第一个24小时补液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