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月经周期延长怎么调理
病情描述:
月经周期延长怎么调理
答医生回答
病情分析:
正常女性月经周期为28天,如果说推迟一周以上,就属于月经周期延长,需要就医。查明病因之后再调理。另外,也可以选择中药口服调理,再就是人工周期都是可以的。
意见建议:
建议女性,平时重视妇科健康查体,定期进行检查。如果有月经的异常,比如说月经周期异常,或者是月经量异常都是需要就医。
为你推荐
-
女性月经周期是多少天月经周期的算法,就是每次月经来的第一天和下次来的第一天之间的时间,就叫月经周期。一般来讲,正常的月经周期平均是28天左右,提前一个星期,或者错后一个星期,也是正常的,也就是说短的到21天,长的到35天,这样的月经周期都算正常。对于每个人来讲,她也有个体的差异,对于个人而言,只要月经是规律的,就基本上是正常,比如说女性,她的月经就是21天来一次,一直是这样,也算是正常的情况,或者是老是35天来一次,这也算正常的。但是如果这次是21天,下次是35天,而这次又是24天,那这样的情况,就属于月经不规律,月经不正常了,就要到医院去看一下,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来的。有一些是因为,比如说没有排卵,造成月经的周期是不规律的。有一些其他的疾病,也会造成月经的紊乱,比如说内外科疾病,像垂体瘤、甲状腺的疾病,也会出现月经的问题。还有一些是由于损伤,比如说她之前做过宫腔的操作,造成的宫腔或者宫颈的黏连,使得月经的血出不来,也会出现月经后延,月经周期不太正常的一些情况,所以月经周期是代表女性,身体是否健康的重要的标志。02:00
-
月经周期的长短与怀孕有关系吗月经周期的长短和怀孕的概率有关系吗,那当然是有关系的了。一般来说,正常女性的月经周期,首先是规律的,一般来说是28天到30天之间,如果提前7天和延后7天,那都是正常的,也就是说,月经周期在23天到35天之间,那都是正常的。那如果月经周期过短,少于23天,那也就是说卵泡期太短了,这种卵泡长不大,发育不成熟,那当然影响怀孕。如果月经周期过长,超过35天以上,那么排卵的概率,几率就少很多,排卵少了,那当然中标的机会,怀孕的机会,也就随之少了。这下明白了吧,月经周期的长短,和怀孕是有关系的。01:22
-
月经周期延长怎么调理月经周期延长原因是比较多的,首先可以通过自我调节心理来进行调理。注意调节自己的情绪,因为长期的紧张与焦虑也可以导致月经周期的延长。平时要保持心情的舒畅,不要长期处于亚健康的心理状态。另外,在月经期的时候要注意自己的饮食习惯,不要吃一些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尽量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可以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月经期也要注意休息,尽量不要做过于剧烈的运动,对调节月经周期也是有帮助的。语音时长 01:08”
-
月经周期延长怎么回事正常的月经周期是21到35天,如果超过35天,那就是月经周期延长,出现月经周期延长的原因最常见的就是内分泌的失调,这个时候需要在来月经的第三天到医院去查一下性激素六项和甲状腺激素,要根据检查的结果确定下一步的治疗。如果是多囊卵巢综合征引起的,那就应用短效口服避孕药进行调经,促排卵治疗,如果是高泌乳血症引起的,那就需要应用溴隐亭进行治疗,所以月经周期延长要根据具体的原因,才能治疗的,一定要控制在两个月来一次月经,因为月经时间长了不来,对子宫内膜是有损伤的,有可能会引起子宫内膜的癌前病变。语音时长 1:30”
-
月经周期25天怎么调理病情分析:正常女性月经周期为28天,提前一周内属于正常。如果说月经周期是25天的话,是属于正常的,这种情况是不需要做任何调理的。意见建议:建议女性如果出现月经周期异常,建议到医院做相关检查,比如说妇科彩超检查。再就是激素六项检查也是非常重要的,明确是否有内分泌的异常。
-
月经周期怎么算病情分析:月经周期正常是在21天到35天,平均28天。月经周期的计算应该从来月经第1天开始,到下次月经来潮第1天结束。月经周期的长短因人而异,也受到疾病、情绪、药物等因素的影响。意见建议:月经期间应该注意休息,避免重体力劳动。更应该注意个人卫生,要穿棉质透气的内裤,勤更换内裤和会阴垫。月经期间不要进行盆浴以及阴道上药。
-
月经周期延长怎么回事月经周期延长可能是过度劳累、内分泌紊乱、子宫内膜息肉等原因引起。1、过度劳累:如果女性在月经期从事了大量的重体力劳动,导致休息不好,会引起月经异常,建议保持充足的休息,注意劳逸结合。同时要做好保暖工作,避免着凉感冒。2、内分泌紊乱:如果女性在月经期间精神过度暴躁抑郁或者熬夜晚睡,导致了内分泌紊乱,容
-
月经周期不规律怎么调理月经周期不规律通常是由于负面情绪、子宫内膜炎、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原因导致,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展开治疗。1、负面情绪:如果患者生活或工作压力较大,经常处于紧张、焦虑等情绪状态,可能会对下丘脑及垂体的功能产生影响,导致患者内分泌失调,致使卵巢功能异常,就会引起月经周期紊乱的症状。患者应及时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