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冠状病毒感染性肺炎如何预防
病情描述:
冠状病毒感染性肺炎如何预防
答医生回答
病情分析:
注意营养,避免偏食,保证摄入食物多样化,尤其是新鲜蔬菜、水果等。不去人多的地方,出门戴口罩,勤洗手,可以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
意见建议:
准备常用物资,如体温计、一次性口罩、家庭用消毒用品等。如果出现疑似症状,要及时到定点医院就诊,防止耽误病情,注意隔离,避免病情扩散。
为你推荐
-
怎么算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第一,要看临床症状,患者是否有发热、干咳等呼吸道的症状;在消化系统方面是否有食欲不佳、纳差、恶心、呕吐、腹胀的症状;在精神神经系统是否有乏力、精神差、头痛等症状。第二,还要看接触史,是否有疫区的接触史,是否有明确诊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接触史。第三,是看检查,看患者的肺部CT是否有多发的磨玻璃影,还有最重要的检查是新型冠状病毒核酸的检测和新型冠状病毒抗体的检测,才能明确是否是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出现上述不适症状的患者,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及时到医院的发热门诊就医,及早做新型冠状病毒核酸的检测来明确是否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01:44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病毒命名是什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病毒命名是covid19。其由来是在2020年1月7日,由全基因组定序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2020年1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将其正式命名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其中2019代表发现病毒的年份,n代表新型,cov为冠状病毒的英文缩写;在2020年2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在全球研究与创新论坛记者发布会上,正式宣布将2019新型冠状病毒正式命名为covid19,其中19代表发现病毒的年份,co为冠状病毒的英文缩写,vi为病毒,d为疾病,由此引发大规模肺炎疫情的2019新型冠状病毒命名为covid19。02:08
-
冠状病毒感染性肺炎如何预防对于冠状病毒感染性肺炎这种疾病的预防,首先还是应该要积极的做好隔离的工作。另外也可以通过中医中药的方法来进行预防,可以配合中医服用一些具有清热解毒的药物来进行治疗。需要注意的是,患者体内有病毒感染的情况下,才可以服用一些清热解毒的药物,如果没有病毒感染,这种情况下服用清热解毒的药物有可能会对身体造成更大的危害。所以,建议患者不要盲目的用药,一定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用药,用药也是要在身体有疾病的情况下才可以用药。对于冠状病毒感染性肺炎的预防,首先一定要注意做好隔离工作,外出最好要戴上口罩,勤洗手,然后还应该要注意增强自身的抵抗力。一旦发现有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一定要做好隔离的工作,切断传染源。语音时长 01:12”
-
冠状病毒感染性肺炎如何预防新冠病毒感染预防要做到勤洗手,掌握六步洗手法;注意个人卫生,不随地吐痰;避免用手摸眼睛、口、鼻等;外出戴口罩,有条件可戴防护眼镜,必要时戴一次性手套;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地方,避免参加聚集性活动;避免接触野生动物或去售卖禽类的市场;外出回家后,对衣物要进行消毒,外出用品尽量与家居用品分离。对于出现一些可疑症状的,如出现头痛,咳嗽,乏力,发烧等,建议先进行网上医生咨询,通过网上初步诊断,再决定是否去医院就诊。对于自己已经明确知道曾接触过确诊的患者或高度可疑的患者,若是出现了呼吸困难,呼吸急促等表现,则建议尽早去就医。语音时长 01:26”
-
如何预防冠状病毒感染性肺炎病情分析:预防冠状病毒感染性肺炎,要尽量少出门,不要到人多的地方去,减少聚餐,不要人群聚集,出门要做好防护措施,戴好口罩,加强手的卫生消毒。意见建议:冠状病毒主要是通过呼吸道飞沫和接触进行传播,要从这个两个方面来进行预防,家里要加强开窗通风,减少空气中病毒的含量。
-
冠状病毒感染性肺炎怎么预防病情分析:冠状病毒感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来进行预防: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做好个人防护措施,严格戴口罩,尽量不要到人群聚集的地方,加强手的卫生消毒。房间里要加强通风换气,最好能用含氯消毒剂进行空气消毒。意见建议:如果患者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需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自我隔离治疗,避免焦虑紧张。可遵医嘱应用连花清瘟、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药物进行对症治疗。
-
冠状病毒感染性肺炎的预防对于冠状病毒感染性肺炎的预防,可以建议与陌生人保持距离,尤其是武汉返乡人员,建议先进行为期14天的医学隔离观察。建议出行时佩戴口罩,新型冠状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进行传播,使用正规医用外科口罩可有效预防保护自身。建议加强体育锻炼,本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感染后多数需依靠患者自身免疫战胜病毒,因此
-
冠状病毒感染性肺炎如何确诊对于那些与已被确诊的感染者有密切接触史的患者、曾有武汉出行史的发病人群应列为疑似病例。随后需要进行相关检测才能确诊。若患者呼吸道标本或者血液标本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若患者呼吸道标本或者血液标本病毒基因测序后,其序列与本病毒高度同源,即可确诊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