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冠状病毒感染性肺炎有疫苗吗
病情描述:
冠状病毒感染性肺炎有疫苗吗
答医生回答
病情分析:
冠状病毒感染性肺炎目前来说还是没有疫苗的。这是因为冠状病毒感染性肺炎是一种新发的传染病,对于这种新发的传染病,研制出来疫苗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意见建议:
每个人要做好防护,不到人员多的地方。清淡饮食,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一些新鲜水果蔬菜和五谷杂粮,影响均衡,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为你推荐
-
怎么算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第一,要看临床症状,患者是否有发热、干咳等呼吸道的症状;在消化系统方面是否有食欲不佳、纳差、恶心、呕吐、腹胀的症状;在精神神经系统是否有乏力、精神差、头痛等症状。第二,还要看接触史,是否有疫区的接触史,是否有明确诊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接触史。第三,是看检查,看患者的肺部CT是否有多发的磨玻璃影,还有最重要的检查是新型冠状病毒核酸的检测和新型冠状病毒抗体的检测,才能明确是否是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出现上述不适症状的患者,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及时到医院的发热门诊就医,及早做新型冠状病毒核酸的检测来明确是否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01:44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病毒命名是什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病毒命名是covid19。其由来是在2020年1月7日,由全基因组定序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2020年1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将其正式命名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其中2019代表发现病毒的年份,n代表新型,cov为冠状病毒的英文缩写;在2020年2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在全球研究与创新论坛记者发布会上,正式宣布将2019新型冠状病毒正式命名为covid19,其中19代表发现病毒的年份,co为冠状病毒的英文缩写,vi为病毒,d为疾病,由此引发大规模肺炎疫情的2019新型冠状病毒命名为covid19。02:08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性肺炎有疫苗吗冠状病毒感染性肺炎疫苗现在还没有研究出来,只能是通过个人注意防护和隔离才能够起到避免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几率。平时应该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和密闭的场所,如果有特殊情况必须出门,需要正确的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一次性的医用口罩佩戴的时间不能超过4个小时。如果去探望病人或者是病人共处一室的情况下,需要佩戴N95口罩,这样才能够起到防护的作用。平时应该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接触野生动物和家禽家畜,更不要食用野生动物,在食用奶类,肉类,蛋类之前要充分的加热煮熟才可以。还要坚持安全的饮食习惯,注意卫生,注意清洗。语音时长 01:20”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性肺炎有疫苗吗新型冠状病毒目前是没有研发出疫苗的,所以做好个人防护是最切实可行的办法。不要去人群聚集处,避免近距离接触任何有感冒或流感样症状的人。外出前往公共场所就医和乘坐交通工具时注意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不要接触,购买和食用野生动物,避免在未加防护的情况下接触野生动物和家禽家畜。注意手卫生,勤洗手,使用洗手液或肥皂,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打喷嚏或咳嗽时不要用手去捂,用手肘部或纸巾遮住口、鼻。居室及工作场所保持清洁,勤开窗,多保持通风状态等。语音时长 01:24”
-
冠状病毒感染性肺炎怎么感染病情分析:冠状病毒感染性肺炎是通过呼吸道飞沫和接触进行传播,特别是在汽车内或者房间内,这种密闭的空间更容易受到冠状病毒的感染。意见建议:因此建议不要人群聚集,也不要聚餐,和其他人群交谈,要保持一米以上的距离,房间里要加强通风换气,在密闭空间里要带好口罩,防止病毒的传染。
-
冠状病毒感染性肺炎严重吗病情分析:一般情况下,除无症状感染者及轻症患者外,冠状病毒感染性肺炎,还是比较严重的,有部分患者,会在短期内出现低氧血症等情况。有部分年龄较大或者是本身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容易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比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性休克、代谢性酸中毒、凝血功能障碍,危及生命。意见建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之后患者可能会有发热、咳嗽、头晕等症状,需要就诊,发热的患者可以应用退热药物治疗,如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等,咳嗽的患者可以应用止咳药物治疗,如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乙酰半胱氨酸胶囊等,也可以应用清热解毒药物治疗,如连花清瘟胶囊、疏风解毒胶囊、金花清感颗粒等。
-
冠状病毒感染性肺炎传染途径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为呼吸道飞沫传播。此外经过最新临床研究表明,粪便、密切接触行为也可能会传播此类病毒。因此建议患者注意个人防护,尽量减少与他人接触。本病由于为病毒感染,因此患者呼吸系统的症状不会太过明显。多数患者以持续高热为首发症状,伴随着干咳、周身乏力等症状。这是多数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
-
冠状病毒感染性肺炎诊疗方案目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性肺炎的诊疗方案已经更新至第八版。本病治疗可考虑使用阿昔洛韦、利巴韦林、糖皮质激素、干扰素、血必净等药物进行治疗。轻症患者可仅给予一般治疗措施,例如给予补液、营养支持、鼻导管吸氧等。重症患者应根据其器官功能状况给予针对性的对症治疗措施,尽全力避免器官衰竭。针对有基础病或者存在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