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怎么引起的
病情描述: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怎么引起的
答医生回答
病情分析: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毒是以往没有发现的病毒,它是一种新型冠状病毒,主要存在于一些野生动物的身上,通过感染了中间宿主,中间宿主又传染给了人类,主要表现是在肺部,从而导致临床出现发热,咳嗽和乏力的症状。
意见建议:
大部分患者的预后是良好的,一部分重症患者可能会危及生命,治疗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适当的可以用抗病毒药,还有中药来辅助治疗。重症患者应尽早收入到ICU进行抢救。
为你推荐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人群的年龄新型冠状病毒普遍人群都容易感染,但是像儿童、老年人、孕产妇等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更容易感染。还有像艾滋病的患者,恶性肿瘤接受放疗、化疗的患者以及应用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也是容易感染的。尤其是伴有各种像高血压、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等慢性疾病的患者,更容易被感染,而且后期的合并症可能会更重一些。还有像合并有糖尿病、矽肺、白血病、营养不良、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也是普遍容易感染的。因为新型冠状病毒人群普遍都易感,所以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做好个人的防护,要做到室内勤通风、勤洗手,少去公共场所,外出一定要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01:51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特征有哪些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其传染力比较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早期会有发热、干咳、乏力的症状,少数的患者会有鼻塞、流涕、咽痛、肌痛、腹泻或味觉减退症状,随着病情的进一步进展,会出现呼吸道的症状加重,在影像学上可以看到肺部早期由小斑片影,间质的改变,继而进展为双肺多发的斑片影、浸润影,进一步加重会出现肺实变,而胸腔积液比较少见。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加重,会出现气促,呼吸频率大于30次每分,指氧饱和度小于93%,氧合指数小于300毫米汞柱,影像学上在24~48小时内,肺部病灶进展大于50%。危重型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人会出现休克、呼吸困难,需要进行机械通气的治疗和ICU有效的抢救治疗。02:06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怎么引起的目前一般认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因为吃野味所引起的。最开始是从动物身上之后传染给人,在人与人之间进行传播,之后再造成广泛的流行。目前研究认为,原始宿主是蝙蝠的可能性最大,中间宿主是穿山甲的可能性也存在,但是需要更多的证据来证实。目前比较明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具有确认的人传人的特性,传染源包括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人和无症状感染者,并且人群普遍易感,所以所有的人都需要注意做好切断传播途径的工作,不要抱有侥幸心理。要注意减少人群的聚集,要注意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要勤洗手,保持环境通风,正确合理的使用口罩。语音时长 01:14”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怎么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由于感染新型冠状病毒以后出现的一系列的呼吸道症状和影像学的异常。根据目前的流行病学调查新型冠状病毒与蝙蝠SARA样冠状病毒同源达85%以上,那么该研究也就提示新型冠状病毒有可能来源于野生动物。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主要的临床表现就是发热、乏力和咳嗽,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其临床表现也是有所区别的,它属于传染性的疾病,目前主要的传染源就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感染者,一些无任何临床表现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感染者同样是具有传染性的。传播方式有两种,主要是通过飞沫和密切接触两种方式进行传播,另外,在相对密闭的环境之中长时间的暴露,气溶胶也是具有传播的可能。语音时长 01:12”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怎么引起的病情分析:新型冠状病毒主要是存在于一些野生动物身上,通过中间宿主,以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传染给了人类,主要的表现是发热、咳嗽和乏力,一部分患者可以没有任何症状。意见建议:平时要注意多锻炼身体,适当的进行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作息和饮食都要有规律,出门要佩戴口罩,不去人员密集的场所,勤洗手,多通风。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怎么引起的病情分析:自2019年12月份以来我国的武汉地区出现了一种不明原因的肺炎,经研究发现主要是由于人类感染了新型的冠状病毒,该病毒与SARS冠状病毒同源性达85%。意见建议:在预防方面大家一定要做到,减少不必要的外出,出行时每个人都应该佩戴口罩,不去人多的地方,不去空气流通比较差的地方,勤洗手,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提高机体免疫力。
-
怎么判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主要采用新试剂盒核酸检测。一般对于疑似病例采用此法。若患者呼吸道标本或者血液标本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或病毒基因测序后,其序列与本病毒高度同源,即可确诊疑似病例患者。目前认为,新试剂盒检测阴性的人群也需要再进行肺部CT的仔细检查,部分患者新试剂盒检测阴性但是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怎么防治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治,外出时需要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者N95口罩。打喷嚏或咳嗽时不要用手去捂,要用手肘部或纸巾遮住口、鼻。居室及工作场所保持清洁,勤开窗,多保持通风状态。注意多喝水、多休息、避免熬夜、适度运动,以提高个体免疫能力。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必须出行时建议骑单车、步行前往。在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