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二型呼吸衰竭氧疗原则是什么
病情描述:
二型呼吸衰竭氧疗原则是什么
答医生回答
病情分析:
二型呼吸衰竭的氧疗原则,持续低流量吸氧,多为慢性肺部疾病所致,如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哮喘等,长期二氧化碳潴留,对呼吸中枢产生抑制呼吸的维持,是依靠缺氧对周围化学感受器的刺激,一旦给予高流量吸氧,短时间内周围化学感受器对缺氧的反应下降,引起呼吸抑制及二氧化碳潴留。
意见建议:
为你推荐
-
二型呼吸衰竭氧疗原则二型呼衰氧疗原则主要是根据二型呼衰的特点来决定的。二型呼衰一方面是有缺氧,就是氧饱和度比较低,含氧量比较低,同时它还有二氧化碳的增高。所以治疗的时候,它的用氧的原则,氧浓度不要过高,一方面要改善缺氧,同时也要在使用氧疗的时候不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所以氧疗的原则,它的氧疗浓度要低于35%,要持续地低流量的给氧,这样持续就可以使氧气充分的得到改善。同时低流量吸氧,就要让二氧化碳充分的往外排出,使内部的气体交换能够正常的进行。这样是二型呼衰用氧的用氧原则。01:24
-
二型呼吸衰竭治疗原则二型呼衰它主要是表现为低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所以它的治疗原则,一个是根据病因,就是导致呼衰的诱因要去除,比如是感染了,还是气道阻塞,还是心衰,根据不同的病因对症治疗。第二个就要是建立气道的通畅,所以就要使用氧疗,不管是鼻导管给氧,还是无创呼吸机,还是有创的呼吸机使用。第三个就是要针对相应的脏腑,改善相应的脏腑的功能。再具体到病人身上,第一个就是要疏通气道,就是要清除口腔黏膜,还有胃的反流,防止这些分泌物进入气道。气道里边如果有痰液,就要注意解除痉挛、化痰。保持气道的通畅,使用一些缓解气道痉挛的药物,维持正常的呼吸。所以要求就要持续的低流量吸氧,氧浓度不能过高,一般都是要小于30%的浓度,氧分压一般维持在60%以上就可以了,不能压力太大。因为二氧化碳也是二型呼衰的一个主要症型。01:56
-
二型呼吸衰竭氧疗原则是什么二型呼吸衰竭的氧疗原则是低流量的吸氧,一般情况下吸氧的流量应该在3升/分以内。如果吸氧流量过高,有可能使缺氧过快纠正,从而抑制呼吸,导致通气量进一步下降以及二型呼吸衰竭的加重,另外,如果患者存在了显著的缺氧,此时也有可能需要短时间内提高吸入氧气的流量,为下一步的抢救创造时间,但是长时间低氧得不到纠正时,应该立即进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甚至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的治疗。对于二型呼吸衰竭的患者如果是急性的,在吸氧时还需要注意持续的低流量的鼻导管吸氧,如果患者是慢性二型呼吸衰竭需要长期家庭氧疗,此时可能需要吸入氧气的时间较长,但是并没有必要24小时都进行吸氧,每天吸氧的时间应该在15个小时以上。语音时长 01:33”
-
2型呼吸衰竭氧疗原则是什么呼吸衰竭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发生障碍,以致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有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的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其判断依据为动脉血气分析,血气分析示氧分压小于60mmHg,伴有二氧化碳大于50mmHg的患者即为二II型呼吸衰竭。其氧疗原则应注意低流量吸氧,避免出现高流量吸氧,以致病情加重,患者出现昏迷,定向力障碍等肺性脑病的表现,因此在临床中,对于II型呼吸衰竭的患者应注意低流量吸氧。语音时长 01:08”
-
1型呼吸衰竭氧疗原则是什么一型呼吸衰竭吸氧原则,一型呼吸衰竭是缺氧而没有二氧化碳潴留,或者是伴有二氧化碳降低,见于换气功能障碍包括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弥散功能受损以及肺动静脉样分流,血气分析可以表现为氧分压小于60毫米汞柱,纠正低氧血症可以用鼻导管或者是面罩吸氧,严重的缺氧也可以用机械通气,改善低氧血症,一般来讲一型呼吸衰竭都是需要高流量给氧,吸入的氧气流量一般是需要大于3L每分钟。
-
一型呼吸衰竭氧疗原则是怎样一型呼吸衰竭氧疗原则,一型呼吸衰竭主要是低氧性呼吸衰竭,在吸氧的时候要用浓度大于35%的氧气,迅速缓解低氧血症,确保不会导致二氧化碳潴留。 一型呼吸衰竭又被称之为低氧性的呼吸衰竭,这种类型的呼吸衰竭的特点是患者身体的氧气分压已经低于60毫米汞柱,二氧化碳分压降低或者保持正常,但是会有肺部的换气功能障碍。
-
呼吸衰竭的氧疗氧疗能提高肺泡内氧分压,氧分压和氧饱和度升高,减轻组织损伤,恢复脏器功能,减轻呼吸做功,减少耗氧量,降低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减轻右心肺负荷。因此氧疗是低氧血症病人的重要处理措施,应根据基础疾病、呼吸衰竭的类型和缺氧的严重程度,选择适当的给氧方法和吸入氧浓度。I型呼吸衰竭的病人需要吸入较高浓度的氧,氧浓
-
2型呼吸衰竭的氧疗方法在吸氧时浓度切记不要过高,否则会导致呼吸抑制的危险,正确的吸氧方法是低浓度持续吸氧,吸氧浓度在一到两个立方左右,还应观察患者的神志、呼吸、心率、血压、紫疳和尿量等情况。因为二型的呼衰不仅有缺氧,还有二氧化碳的滞留,长期的二氧化碳滞留呼吸中枢对其敏感性下降,而且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升高超过一定的限度,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