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感染多久发热
病情描述: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感染多久发热
答医生回答
病情分析: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出现发热的时间也不相同,有的患者一开始就是发热为主要表现。有的患者可能首先会出现咳嗽,咳嗽一段时间以后再出现发热。有的患者在潜伏期,甚至没有任何的表现。
意见建议: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只要是诊断明确了,不管有没有发热的症状,都需要立即去指定医院进行治疗。同时也不能单纯的以发热程度来评估患者的预后。
为你推荐
-
怎么算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第一,要看临床症状,患者是否有发热、干咳等呼吸道的症状;在消化系统方面是否有食欲不佳、纳差、恶心、呕吐、腹胀的症状;在精神神经系统是否有乏力、精神差、头痛等症状。第二,还要看接触史,是否有疫区的接触史,是否有明确诊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接触史。第三,是看检查,看患者的肺部CT是否有多发的磨玻璃影,还有最重要的检查是新型冠状病毒核酸的检测和新型冠状病毒抗体的检测,才能明确是否是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出现上述不适症状的患者,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及时到医院的发热门诊就医,及早做新型冠状病毒核酸的检测来明确是否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01:44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感染的表现有什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感染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干咳、乏力,少数患者会出现鼻塞、流涕、咽痛、肌痛、腹泻或味觉减退等症状。轻型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感染病例往往会出现低热和疲倦乏力的症状,没有肺炎的临床表现;普通型的肺炎在乏力、低热的基础上会有轻度肺炎的临床表现;重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往往在发病一周之后会出现呼吸困难、低血氧的表现;微重型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会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表现,还有少数的儿童或者新生儿感染新冠病毒肺炎往往也就会出现精神弱、呼吸急促的表现,还有一些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病例没有呼吸道的症状,往往只是全身的疲倦、乏力,和腹痛、腹泻的相关症状。01:48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感染多久发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之后如果出现肺炎发病,出现发热,一般在1-14天出现,也就是说潜伏期是1-14天。如果存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接触史,在14天以内要注意观察是否出现发病,要注意观察是否存在发热,是否存在咳嗽,咳痰等症状,一般来说以干咳最为常见。如果在潜伏期以内出现了明显的症状就需要及时的进行肺部CT和血常规检查,如果也支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表现就需要及时的进行核酸检测,如果核酸检测阳性就可以确诊,一旦确诊就需要及时的进行隔离治疗,进行综合治疗。语音时长 01:12”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多久发热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一般在3-7天会出现发热的现象,但是有一部分患者在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潜伏期是比较长的,目前发现的个别病例当中有20多天才出现症状,表现出有发热,干咳这一类的现象。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非常狡猾的病毒,在潜伏期也具有传染的几率,如果在近期一段时间内有过接触史,应该注意做好居家隔离,在居家隔离期间注意和家里的其他成员不要共同使用碗筷,或者是日常的生活用品,比如被褥,床单,牙刷,牙膏,这些都要分开放置,共用的卫生间,厨房还需要经常的消毒,在这期间注意监测体温,如果出现了体温增高,应该及时的检查确定病情。语音时长 01:19”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多久发热病情分析:一般情况下,大部分患者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平均为2-4天内发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人体后,在体内复制,产生毒素,导致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使产热大于散热。意见建议:建议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发热的患者,多休息,勤排尿,多饮水,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焦虑紧张。对于体温大于等于38.5摄氏度的患者,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治疗。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会发热吗病情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会发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患者一般会出现发热,乏力,干咳的临床表现。大部分轻型患者表现为低热,而一些重型患者在病程中可以表现为中低热,甚至有可能没有明显的发热。意见建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患者出现发热的症状,体温超过38.5℃,可以应用布洛芬等药物进行退烧,另外还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抗病毒的药物进行治疗。需要及时隔离,避免他人被传染。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多久发热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一般在3-7天会出现发热的现象,但是有一部分患者在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潜伏期是比较长的,目前发现的个别病例当中有20多天才出现症状,表现出有发热,干咳这一类的现象。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非常狡猾的病毒,在潜伏期也具有传染的几率,如果在近期一段时间内有过接触史,应该注意做好居家隔离,在居家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体温多少算发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腋下温度达到37℃以上,就确诊为发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临床主要表现有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有极少数的患者伴有鼻塞,流鼻涕,咽痛,腹痛,肌肉酸痛,腹泻等症状。重症患者多在发病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或者低氧血症,严重可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