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潜伏期多长时间
病情描述: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潜伏期多长时间
答医生回答
病情分析: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潜伏期一般是1~3天左右。处于潜伏期的患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要采取对症治疗等措施,防止疾病传染给其他人群。
意见建议:
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科学规范的治疗,防止病情的加重,如果出现胸闷气喘,呼吸困难,可给予患者吸氧,合并细菌感染时,要积极的抗炎,抗感染治疗,同时加强营养,进食一些优质高蛋白、高营养的食物。此外,患者还可以适当的多运动,如跳绳、跑步、打羽毛球等,可以提高身体免疫力,有助于预防疾病。
为你推荐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潜伏期最长时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潜伏期,在目前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上来看,潜伏期一般为1~14天,多数在3~7天开始发病,但也有认为潜伏期可以超过14天。人感染新冠病毒之后,早期可能没有特殊性的临床症状,和正常人一样,但是病毒在体内复制,就具备了一定的传染性,所以要保持有效的社交距离,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是非常有必要的。新冠病毒感染发病之后,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发热、干咳、乏力,少数患者也会出现有鼻塞、流涕、咽痛、肌痛、腹泻、味觉减退等症状,在病情进一步加重的时候,会出现呼吸困难、气促、呼吸衰竭,甚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症状。所以在鉴别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时候,一定要早期做新冠病毒核酸的检测,有必要时需要做肺部CT的检查。02:01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毒潜伏期是多久新冠病毒的潜伏期一般不会超过2周,大部分患者在感染新冠病毒之后3~7天,就会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但部分患者可能会在2周以内出现相关的症状,但也有极少数的患者在感染病毒之后20多天,才会出现相关的临床症状。所以患者的体质不同,感染病毒之后发病的时间也是不同的。所以在新冠疫情期间,对于有相关症状的患者,隔离期间要超过14天,在集中医学隔离观察的期间还要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比如在14天的集中医学观察结束后,进行两次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且两次采样标本是在间隔24小时以上,病人就可以进行居家的医学观察,但是还要进行相应的核酸检测,观察病情的发展变化来进行下一步的治疗。02:03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潜伏期多长时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潜伏期一般是3-7天,大部分患者在14天之内发病,但是目前发现的个别的病例达到了20多天。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感染之后潜伏期虽然不会有明显的症状,但是也具有传染的几率,也应该注意做好隔离措施,应该做好居家医学观察。在观察期间应该限制亲朋好友的探视,安排无基础疾患的家庭成员看护,限制疑似患者的活动区域,平时常用的物品,比如牙刷牙膏,床单,被褥,这些都要和家庭成员分开共,用的厨房,卫生间都要每天定时消毒,疑似患者在居家隔离期间要注意每天监测2次体温。语音时长 01:13”
-
新型冠状病毒潜伏期多长时间新型冠状病毒潜伏期是1~14天,个别患者会达到21天的潜伏期。处于潜伏期的患者都有一定的传染性,要采取隔离治疗的措施,防止疾病传染给其他人群。对于处于潜伏期的患者,主要是加强对症支持处理,加强营养,进食一些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果出现胸闷、气促、血氧饱和度下降,要给予患者吸氧。咳痰明显时服用止咳化痰的药物对症处理,保持良好的心态,保证充足的睡眠。以上方案仅供参考,具体药品使用请结合自身情况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用药。语音时长 01:10”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潜伏期几天病情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潜伏期一般到1到14天,多是3到7天。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临床表现,有些人伴有鼻塞,流涕,咽痛,肌痛和腹泻等症状。意见建议:患者如果有发热,干咳,乏力等症状,应立刻到医院发热门诊就诊,行血常规,胸部ct或胸部x线检查,以及核酸检测,明确是否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潜伏期多久病情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潜伏期,通过对其流行病学的调查,一般在2-4天左右,患者可以陆续出现相关的临床表现,如发热、乏力、干咳、肌肉酸痛等症。意见建议:在潜伏期内患者可能无明显的临床表现,但他具有传染性,故对于有流行病学史的人员需要予以观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做好个人防护措施,严格戴口罩,避免去人员密集的场所,有不适症状,及时就诊。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潜伏期多长时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潜伏期一般是3-7天,大部分患者在14天之内发病,但是目前发现的个别的病例达到了20多天。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感染之后潜伏期虽然不会有明显的症状,但是也具有传染的几率,也应该注意做好隔离措施,应该做好居家医学观察。在观察期间应该限制亲朋好友的探视,安排无基础疾患的家庭成员看护,限制疑
-
新型冠状病毒潜伏期多长时间新型冠状病毒的潜伏期最长为14,最短可于一天内发病,大多数患者的发病时间在3到5天左右。与以往的冠状病毒不同,新型冠状病毒在潜伏期内也具有非常强的传染能力。因此对于外来人员在无特殊情况下均应行医学隔离观察14天。可以使用干扰素、利巴韦林、阿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抗菌药物需要有明显的细菌感染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