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脱垂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概述:

直肠脱垂就是由于肛管、直肠黏膜、直肠全层和乙状结肠向下移位而导致的一种疾病,在疾病早期一般没有典型的症状,患者主要是感觉有肛门不适或者排便有排不尽的感觉,有的患者在排便时可能会有肛门肿物脱出,便后可自行还纳。随着疾病的逐渐进展,脱出的频率逐渐的增加,并且肿物逐渐的增大,在便后脱出后常需要用手才能还纳。随着脱垂症状的加重,可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肛门失禁,伴有黏液的流出,导致肛周潮湿、瘙痒等现象。

发病原因:

目前对于直肠脱垂的病因还未完全清楚,病因众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因素:

第一,解剖结构的因素,多见于婴幼儿营养缺乏、发育不良或者年老体弱的人群,容易出现肛提肌和盆底筋膜薄弱无力的现象,对直肠的固定、支持的作用较弱,从而使直肠易于脱出。

第二,腹压增加,比如患者在便秘、腹泻、慢性咳嗽、前列腺肥大、分娩等情况下,致使腹压升高,可推动直肠向下移动,从而脱出。

临床分类:

在临床上根据直肠壁结构脱垂的不同可将其分为完全脱垂和不完全脱垂两类,其中完全脱垂是由于固定直肠的周围结缔组织松弛,而导致直肠壁全层下移;不完全脱垂是由于直肠下段黏膜层与肌层之间结缔组织出现松弛现象,导致黏膜层下移。

还可根据直肠壁下移位置和肛门的关系将其分为内脱垂和外脱垂,内脱垂是指近端直肠套叠入远端直肠;外脱垂是指直肠黏膜组织脱出于肛门外。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为你推荐

健康自测

健康自测大全 健康早知道

专业医学量表 专业医学团队

扫码关注完成健康自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