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槽骨吸收的牙要拔掉,一般是因为牙槽骨吸收不会自行恢复以及牙槽骨吸收的牙没有保留价值,为了避免影响到邻牙,导致大面积牙槽骨吸收,所以要将其拔掉。
牙槽骨吸收是一个病理变化,可使牙齿支持组织丧失,牙齿发生松动、移位,若不及时治疗,最终可导致牙齿脱落或拔除。牙槽骨是上、下颌骨包围和支持牙根的部分,也是全身骨骼系统中代谢和改建比较活跃的部分。生理状态下,牙槽骨的吸收与新生处于平衡状态,使牙槽骨高度保持相对稳定。但若发生牙周炎等疾病,导致牙槽骨的吸收大于新生,发生骨丧失,可使牙槽骨高度降低,影响牙齿的稳定性。
口腔内的细菌可以附着在牙菌斑或者牙石表面,利用牙颈部附着的食物残渣和软垢释放出毒素或者酶类,可以刺激牙槽骨形成破骨细胞,会吞噬骨质,就会导致牙槽骨吸收。所以应该控制细菌,也就是进行洁治、刮治,然后再刷牙控制菌斑,炎症控制以后可以进行拔牙、植骨。
除此之外,由于牙槽骨吸收都是慢性进行性的。一旦牙齿的根尖被吸收到三分之一左右,这颗牙齿就会松动的非常明显,牙齿也就失去了保留的价值,就需要拔掉。
此外,牙齿缺失后,局部牙槽骨缺乏功能性刺激,也可引起牙槽骨缓慢吸收。发生牙槽骨吸收的情况后,建议及时就医诊治,以避免不良情况的发生,危害口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