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病可以选择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介入治疗,可根据病情程度选择相关治疗方法。
心肌病可由遗传因素所引起,也可由病毒感染或内分泌代谢异常等因素所诱发。此病通常起病较为缓慢,早期阶段可不伴有明显症状,部分人可能会出现乏力、运动耐量下降等症状。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可能会出现心力衰竭表现,比如进行性呼吸困难,活动后气急,端坐呼吸,并且可发生栓塞、猝死等风险。
早期症状轻微时可选择药物治疗,比如口服呋塞米、氢氯噻嗪、比索洛尔等药物。针对心律失常较重者,可结合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如胺碘酮片等。但针对一些病情较为严重的心肌病一般需要行手术治疗,比如缺血性心肌病,常见的有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当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较高时,一般需要通过行支架置入术治疗,当存在多支病变时则需要行冠脉搭桥术治疗。另外应用药物治疗无效并伴有心功能不全、严重流出道梗阻的情况时,也需要行手术治疗,可以选择室间隔切除术。
针对一些药物治疗无效但并不适合做外科手术的病人可行介入治疗,比如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或行射频消融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