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板后跟底痛,医学上称为跟痛症,是一种常见的足部问题。其主要原因包括跟骨骨刺、跟腱炎、足底筋膜炎等,多因长期劳损、外伤或鞋子不合适等诱发。治疗时,需根据具体病因采取相应措施,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及生活方式的调整。
1、跟骨骨刺:跟骨骨刺是跟骨局部骨质增生形成的突起,常因长期站立或行走导致跟骨负担过重所致。骨刺刺激周围组织,引发炎症反应,导致疼痛。
2、跟腱炎:跟腱炎是跟腱与跟骨连接处发生的炎症,多见于运动员和长期穿高跟鞋者。过度使用或不当使用跟腱,可造成跟腱损伤,引发炎症和疼痛。
3、足底筋膜炎:足底筋膜炎是足底筋膜受到长期过度牵拉而引起的慢性炎症。常见症状为晨起时第一步疼痛明显,行走后逐渐缓解,但长时间行走后又会加重。
治疗时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双氯芬酸钠等,减轻疼痛和炎症。包括热敷、冷敷、按摩和拉伸等,有助于缓解疼痛,促进血液循环。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选择合适的鞋子,控制体重,以减少脚部负担。预防脚板后跟底痛,关键在于减少脚部负担,避免过度使用。日常生活中,应选择合适软硬度的鞋子,定期做脚部按摩和拉伸,以保持脚部健康。若疼痛持续不减或加重,应及时就医,以便专业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