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需要做肠镜

肠镜在临床中是指肠镜检查,一般情况下出现频繁腹泻、便血、腹部包块、钡餐报告显示肠道存在狭窄和溃疡等病变、进行肠息肉切除等情况的时候需要做肠镜检查。若身体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治疗。

1、频繁腹泻:

肠镜检查是借助于安装在肠镜前端的电子摄像探头,将镜下图像显示在监视器屏幕上,以便医生观察肠道黏膜病变的一种检查方式。当患者出现频繁腹泻而又无法及时明确病因时需要进行肠镜检查,能够帮助医生明确肠道内的病变情况,从而对疾病进行诊断。

2、便血:

如果患者出现了不明原因的便血症状,则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肠镜检查,能够发现肠道中是否存在溃疡及破溃出血的情况,有利于疾病的治疗。

3、腹部包块:

当腹部出现包块时,考虑是腹壁疝、肠结核、肠梗阻等疾病引起的,需要进行肠镜检查确诊,检查后能够帮助医生对肠道内的结构进行详细的了解,从而明确具体病因。

4、钡餐报告显示肠道存在狭窄和溃疡等病变:

当钡餐报告显示肠道存在狭窄和溃疡等病变时,需要及时进行肠镜检查,可以对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进行诊断。

5、进行肠息肉切除后:

进行肠息肉切除后,在复查时患者需要进行肠镜检查,以便医生及时了解手术治疗的效果,明确肠道的恢复情况。

进行肠镜检查之前需要将肠道清洁干净,做完肠镜检查,24小时之内应注意清淡饮食,如果进行了肠息肉切除、止血、活检等有创操作,则需要禁食12小时。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为你推荐

健康自测

健康自测大全 健康早知道

专业医学量表 专业医学团队

扫码关注完成健康自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