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的舌背上有一层薄白而润的苔状物,就是舌苔。
舌苔由脱落的角化上皮、唾液、细菌、食物碎屑及渗出的白血细胞等组成。在正常情况下,由于咀嚼和吞咽动作,以及唾液、饮食的冲洗,经常不断地清除掉舌表面的物质,仅表现为薄白的一层舌苔。当患病时,进食少或只进软食,使咀嚼和舌的动作减少,或唾液分泌减少,舌苔就变厚。正常人的舌苔一般是薄而均匀地平铺在舌面,在舌面中部、根部稍厚。
因舌苔由胃气所生,而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因此舌苔的变化可反映脏腑的寒、热、虚、实,病邪的性质和病位的深浅。舌苔的望诊包括望苔色、望苔质两部分,病态的苔色主要有白苔、黄苔、灰黑苔,有时也可发生绿苔(多由白苔转化而来,常见于温疫、湿温,为湿热郁熏之征)、霉酱苔(红中发黑、又兼黄色的舌苔,常见于夹食中暑或内热久郁,主湿热病日久者),而苔质方面主要可以观察舌苔的厚薄、舌苔的润燥、舌苔的腐腻和偏全、舌苔的剥落和消长等。
如果因为舌苔过厚导致患者出现口臭等情况,可以使用工具适当去除舌苔,或使用漱口水等帮助保持口腔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