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喂养的必要及母乳强化剂!

  母乳喂养是新生儿的最佳选择,对早产儿尤其如此。早产母乳中的成分与足月母乳不同,其营养价值和生物学功能更适合早产儿的需求。国际卫生组织机构包括世界卫生组织、美国儿科学会和欧洲儿科胃肠肝病和营养学会等,积极倡导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进行母乳喂养,可降低早产相关疾病的发生率,如喂养不耐受、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院内感染、慢性肺疾病(CLD)、早产儿视网膜病(ROP)、生长和神经发育迟缓以及出院后再次人院等。虽然早产母乳有很多营养和免疫方面的优势,但仍不能满足低体重早产儿生长所需的蛋白质和矿物质,纯母乳喂养的低体重早产儿会出现生长落后和代谢性骨病。即使摄入母乳200 ml/(kg·d),仍很难达到最低15 g/(kg·d)的宫内生长速率,机体处于负氮平衡状态。而含有蛋白质、钙、磷、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混合成分的母乳强化剂(HMF)能够弥补早产母乳的不足,增加早产儿正氮平衡,促进其生长以及骨骼钙化。
  
  目前倡导强化母乳喂养作为早产儿的最佳喂养模式,我国《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喂养建议》中指出胎龄<34周、出生体重<2000 g的早产儿应首选强化母乳喂养。
  
  一、强化母乳喂养促进早产儿理想生长
  
  母乳作为母婴间的联系就像官内胎盘作用的延续,然而纯母乳喂养所提供的能量、蛋白质和矿物质的含量远不能满足低体重早产儿生长发育的需求。宫外生长迟缓是目前早产儿普遍存在的现象,主要原因与生后早期营养摄入不足有关,其中蛋白质的摄入尤为重要。一般早产母乳中的蛋白质为14~17g/L,甚至更少且含量不稳定。若给予强化母乳120kcal/(kg·d),可提供蛋白质3.4~3.6 g/(kg·d)。许多前瞻性随机研究发现,强化母乳喂养优化蛋白质摄入,促进体格增长和骨骼矿化。目前早产儿理想生长的目标不仅是达到正常胎儿在宫内的生长速率,同时要达到相似的体成分及满意的功能状态。2010年欧洲早产儿营养指南推荐,当蛋白能量比适宜(3.2~4.1 g/100 kcal),且摄入能量>100 kcal/(kg·d)时,可使体成分接近宫内参照值。若蛋白质摄入<3.5 g/(kg·d),而能量摄入很高,虽能保持宫内增重的速率,但体脂含量大大高于胎儿的比例,由此可增加成年慢性疾病的风险。同时研究证明早期的蛋白质能量摄入不足可影响后期大脑及认知能力的发育,美国一项超低出生体重儿的多中心研究显示,早期的体重和头围增长与神经运动发育相关,在新生儿期平均体重增长速率为21 g/(kg/d)的婴儿中29%有神经损害,而在平均增长速率为12 g/(kg·d)的婴儿中却高达55%。
  
  强化后的母乳提高了蛋白质和其他营养素含量,增加了能量密度,达到或超过早产配方奶,以适应早产儿生长所需。目前国外的标准做法是当早产儿耐受了100 ml/(kg·d)母乳喂养之后开始添加HMF。但近年来有学者主张可以提早添加,以保证早期的蛋白质与能量摄入。
  
  二、强化母乳喂养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低体重早产儿的院内感染常是导致住院后期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原因。强化母乳喂养不仅满足早产儿理想生长的需求,同时可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其主要原因在于母乳的特定生物学成分所决定。母乳中有抗微生物因子、抗炎症因子和白细胞等,不仅提供保护性物质,还对早产儿免疫功能的发育起调节作用。Hylander等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的观察研究显示,母乳组和配方奶组院内感染率分别为29.3%和47.2%,败血症/脑膜炎发生率分别为19.5%和32.6%,在控制胎龄、机械通气时间和禁食时问的影响因素后,母乳喂养作为独立的相关因素与感染呈负相关,与败血症/脑膜炎呈负相关。
  
  强化母乳喂养是否削弱世乳本身抗感染的作用,有学者收集了28份平均胎龄33.4周、产后1周的早产母乳标本,用滤纸法对比纯母乳、强化母乳、直接添加铁剂的母乳对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珠菌的抑菌作用。结果证明前两者对细菌有明显抑制作用,而加铁剂的母乳抑菌作用微乎其微。国外还有报道母乳对早产儿的保护作用呈剂量相关。
  
  由于母亲产后乳腺上皮细胞旁路开放,使得大分子抗体、抗炎成分、生长因子和其他保护成分一同通过乳腺上皮分泌形成初乳。初乳含有更高的IgA、生长因子、乳铁蛋白、抗炎细胞因子、寡糖、可溶性CD14、抗氧化成分等保护性物质。孕期越短、保护性成分含量越高。近年研究发现,在超低出生体重儿出生后早期经口滴入母亲的初乳,母乳中的活性成分可以通过口咽淋巴组织吸收,从而调节系统免疫、阻断细菌定植黏膜。初乳应作为早产儿的第一口奶有重要的保护作用。今后应注意对早产孕产妇的产前宣教及产后指导,及早吸出初乳,以保证早产儿的需求。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为你推荐

健康自测

健康自测大全 健康早知道

专业医学量表 专业医学团队

扫码关注完成健康自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