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幽门螺杆菌是一种螺旋状、革兰阴性、微需氧性细菌。人群中几乎一半终身 感染, 感染部位主要在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早在1893年,Bizzozero报道在狗的胃内观察到一种螺旋状微生物。之后,Kreintz和Rosenow在人胃内也发现了螺旋体。1979年,Warren发现 慢性胃炎和 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多数胃黏膜活检标本上定居有弯曲菌样的细菌,有规律地存在于黏膜细胞层的表面及黏液层的下面,易于用Warthin-Starry饱和银染色法染色。直到1983年,Marshall及Warren用弯曲菌的微氧培养方法,首次报道成功分离出了这种细菌。从此引起医学届广泛兴趣和深入研究。以后发现此菌许多特征与弯曲菌属相似,而命名为—幽门弯曲菌(Campylobacter pylori,CP)―。也曾有学者将其称为—弯曲杆菌样微生物(Campylobacter-like organism,CLO)―。然而该菌的超微结构、脂肪酸组成、尤其16S rRNA基因的同源性上与弯曲菌属有明显区别,1989年Goodwin等建议成立一个新的属,即Helicobacterium,并把CP更名—Helicobacter pylori―( Hp),即幽门螺杆菌,并得到国际医学界的普遍认可。现已基本确定 Hp 感染是 慢性胃炎、 消化性溃疡及胃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MALT) 淋巴瘤的最主要病因,是 胃癌发生的重要诱因之一,WHO将其确认为I类生物致癌因子。这使上述胃十二指肠疾病的防治策略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寄生在胃黏膜组织中,是胃炎、消化道溃疡、淋巴增生性胃淋巴瘤等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不良预后是胃癌,因此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病原学
  HP属弧菌科、螺旋菌属,革兰染色阴性。呈螺旋形或S形,常在一端有2~6根鞭毛。HP对外环境的抵抗力不强,对干燥及热均敏感。各种常用的消毒剂均能将其杀死。在4℃水中可存活1年,在室温空气中只能存活数小时。HP对生长条件要求十分苛刻,微需氧,需在营养丰富的培养基上生长,最适生长温度37℃ ,pH 值5.5~8.5的范围均能生长。该菌生化反应不活泼,不分解糖类。过氧化氢或氧化酶阳性。尿素酶丰富,能分解尿素,是区别于其他弯曲菌的主要依据之一。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为你推荐

健康自测

健康自测大全 健康早知道

专业医学量表 专业医学团队

扫码关注完成健康自测